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州城的北门叫做临洪门,因为这座城门对着临洪口。
临洪口平时远望起来,就是一大片河漫滩,上面到了秋季张满了芦苇,其实就是河口湿地,是蔷薇河和从另外几条河流的入海口。
大明王朝在临洪口建有水闸,这水闸平时拦截河水,目的是为了保证水量,保证盐船运输,海潮时期则是阻挡海水倒灌毁坏农田,甚至还常年驻扎有一队士兵防卫。
但主要作用还是保证运河通畅,运河第一这是一项国策,执行了几百年,期间产生了众多的矛盾冲突,比如闹旱灾的时候,运河为了畅通不开闸放水灌溉,让农作物旱死,让农民颗粒无收,水灾的时候,运河不愿意泄洪,还是让田地颗粒无收。
对大明王朝来说,保证运河畅通,比保证江淮地区的农业产量更重要,因为自宋代黄河夺淮入海后,江淮地区就变成了一个水旱重灾区,大量裹挟着泥沙的黄河水将这里的河流河床推高,将海岸线往大海中推进,而且时常决口,江淮地区已经失去了唐宋时期江南重地的地位。
相反长江以南地区得到了开垦,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成了〖↘,新的鱼米之乡,取代了江淮地区,大明中后期湖广的开发,更是让湖广成了天下粮仓,而无论是江南的米粮还是湖广的米粮,都是要经过大运河才能运送到北京和其他北方地区的。
因此相比区区江淮农业产出,运河显然更为重要,于是各种水利工程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涝保守,而变成了通衢通船。
别说临洪口这样的入海口了,就是卞家浦那样的盐铺通往海里的水渠上,都建有一个个水闸。
不过那些水渠的水闸一般都是关闭的。除非要引海水的时候才会开启。
杨潮站在海州城的北城墙上,这是北门西侧一处位置,这个位置很特殊。因为身后有一座庙宇,叫做禹王庙。禹王就是治水的那个大禹,因为治水之功,被传成了水神祭祀,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庙宇,规模虽然不如关帝庙、岳王庙这样的庙宇,但是在南方却遍地开花。
海州城的禹王庙就建在北门西侧一处,目的是用大禹的神威来震慑北方临洪口,防止水患。
禹王庙旁则是一条运河。其实海州城里也是有运河的,就像南京有秦淮河一样,江南的大多数城池,只要是条件允许,一般都会开通运河,毕竟聪明的古人早就发现,一条运河的开通,对于货物的运输十分重要,哪怕官府不在乎商人的便利,却需要考虑巨量物资的保证。
海州城的运河就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最后从西门流到蔷薇河里,让蔷薇河跟内城相通,并且在城市中心运河桥上形成一个码头集市。被称为市桥。
所以只要从城里坐船,本来就能够直接进入城外,可惜的是,足智多谋的知州将水门也封死了,说是防止敌人偷袭。
杨潮废了不少口舌之利,才总算说通了宋濂,重新将北门的水门挖开,将运河疏通。
此时杨潮脚下的运河上,正有几艘船。上面则是一个个略显惊慌的士兵。
这些自然不是杨潮的士兵,而是一群原本应该在临洪守闸的闸兵。
而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再次去临洪口,城外就有虏兵。他们不害怕才怪了。
幸亏杨潮给他们派了人保护,否则是打死都不出去的。
连威胁带恐吓,总算是让这些人从命了!
自从山神发怒又过去了三天,杨潮打造好了三艘小船,可以装一百个人出发,但是虏兵一直都没有什么行动,他们不行动杨潮就得行动了,于是今天终于让人从重新打开的水门出发。
看着小船从水门出去,出现在城外的护城河里,一直往西北走去,最后进入了蔷薇河,期间虏兵大营紧闭,连一个探马都没有出现,杨潮这才放心的回到了城中。
临洪口在海州城北不到十里的地方,这些小船虽然不快,但是一天时间也足够一个来回了,今天晚上这些人就应该能回来了,如果计划成功,大概虏兵又得搬家了,前提是他们依然不打算撤退。
小船离开,海州城依然如同以往那样运转着,只是平静之中正在聚集着大爆发的力量。
如果不能在爆炸之前将虏兵打退,杨潮自认为自己是控制不住的,倒是一场大乱是难免的,一想到自己必须亲手镇压平民,杨潮心里就不由有些阴影。
在城里视察了一些作坊,整座城市的手工业作坊,现在几乎都在为军事服务,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巨大。
反正一件件铁甲不断打造,一根根鸟铳不断的制作,一杆杆长... -->>
海州城的北门叫做临洪门,因为这座城门对着临洪口。
临洪口平时远望起来,就是一大片河漫滩,上面到了秋季张满了芦苇,其实就是河口湿地,是蔷薇河和从另外几条河流的入海口。
大明王朝在临洪口建有水闸,这水闸平时拦截河水,目的是为了保证水量,保证盐船运输,海潮时期则是阻挡海水倒灌毁坏农田,甚至还常年驻扎有一队士兵防卫。
但主要作用还是保证运河通畅,运河第一这是一项国策,执行了几百年,期间产生了众多的矛盾冲突,比如闹旱灾的时候,运河为了畅通不开闸放水灌溉,让农作物旱死,让农民颗粒无收,水灾的时候,运河不愿意泄洪,还是让田地颗粒无收。
对大明王朝来说,保证运河畅通,比保证江淮地区的农业产量更重要,因为自宋代黄河夺淮入海后,江淮地区就变成了一个水旱重灾区,大量裹挟着泥沙的黄河水将这里的河流河床推高,将海岸线往大海中推进,而且时常决口,江淮地区已经失去了唐宋时期江南重地的地位。
相反长江以南地区得到了开垦,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成了〖↘,新的鱼米之乡,取代了江淮地区,大明中后期湖广的开发,更是让湖广成了天下粮仓,而无论是江南的米粮还是湖广的米粮,都是要经过大运河才能运送到北京和其他北方地区的。
因此相比区区江淮农业产出,运河显然更为重要,于是各种水利工程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涝保守,而变成了通衢通船。
别说临洪口这样的入海口了,就是卞家浦那样的盐铺通往海里的水渠上,都建有一个个水闸。
不过那些水渠的水闸一般都是关闭的。除非要引海水的时候才会开启。
杨潮站在海州城的北城墙上,这是北门西侧一处位置,这个位置很特殊。因为身后有一座庙宇,叫做禹王庙。禹王就是治水的那个大禹,因为治水之功,被传成了水神祭祀,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庙宇,规模虽然不如关帝庙、岳王庙这样的庙宇,但是在南方却遍地开花。
海州城的禹王庙就建在北门西侧一处,目的是用大禹的神威来震慑北方临洪口,防止水患。
禹王庙旁则是一条运河。其实海州城里也是有运河的,就像南京有秦淮河一样,江南的大多数城池,只要是条件允许,一般都会开通运河,毕竟聪明的古人早就发现,一条运河的开通,对于货物的运输十分重要,哪怕官府不在乎商人的便利,却需要考虑巨量物资的保证。
海州城的运河就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最后从西门流到蔷薇河里,让蔷薇河跟内城相通,并且在城市中心运河桥上形成一个码头集市。被称为市桥。
所以只要从城里坐船,本来就能够直接进入城外,可惜的是,足智多谋的知州将水门也封死了,说是防止敌人偷袭。
杨潮废了不少口舌之利,才总算说通了宋濂,重新将北门的水门挖开,将运河疏通。
此时杨潮脚下的运河上,正有几艘船。上面则是一个个略显惊慌的士兵。
这些自然不是杨潮的士兵,而是一群原本应该在临洪守闸的闸兵。
而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再次去临洪口,城外就有虏兵。他们不害怕才怪了。
幸亏杨潮给他们派了人保护,否则是打死都不出去的。
连威胁带恐吓,总算是让这些人从命了!
自从山神发怒又过去了三天,杨潮打造好了三艘小船,可以装一百个人出发,但是虏兵一直都没有什么行动,他们不行动杨潮就得行动了,于是今天终于让人从重新打开的水门出发。
看着小船从水门出去,出现在城外的护城河里,一直往西北走去,最后进入了蔷薇河,期间虏兵大营紧闭,连一个探马都没有出现,杨潮这才放心的回到了城中。
临洪口在海州城北不到十里的地方,这些小船虽然不快,但是一天时间也足够一个来回了,今天晚上这些人就应该能回来了,如果计划成功,大概虏兵又得搬家了,前提是他们依然不打算撤退。
小船离开,海州城依然如同以往那样运转着,只是平静之中正在聚集着大爆发的力量。
如果不能在爆炸之前将虏兵打退,杨潮自认为自己是控制不住的,倒是一场大乱是难免的,一想到自己必须亲手镇压平民,杨潮心里就不由有些阴影。
在城里视察了一些作坊,整座城市的手工业作坊,现在几乎都在为军事服务,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巨大。
反正一件件铁甲不断打造,一根根鸟铳不断的制作,一杆杆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