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史可法也养活不起。
杨潮的工程现在基本都停止了,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难民劳力,因此这些人再一次失业了。
但是杨潮还真舍不得把这批难民赶走,因难民中有人才啊。
这次招募的两万人中,光是识字的不下两百,百分之一的识字率看起来不算什么,跟大明朝的识字率也差不了多少,但是愿意跟着杨潮跋山涉水的去战场的读书人能达到这个比率,那简直是奇迹,除了难民迫于无奈之外,还因为这批来到南京的难民中识字率竟然奇高有关。
一开始杨潮到没有注意,要不是这次招募的民夫中出现那么多识字的人,杨潮就忽视了。
后来一调查。加上合理的推理,杨潮才明白原因。
这些难民有来自九江的,也有来自湖广一带的。调查了一下发现,竟然八成以上都不是普通百姓。而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这年代,普通百姓哪里有能力千里迢迢逃到南京呢,这些人也都是小有财富的,家中小有资产,才能在战乱中,举家迁徙。
地主和商人的识字率显然比佃户和贫农高得多。因此这批难民的识字率远超平均水平,抽样调查一下发现,男人中的识字率经常接近一成,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所以才出现了两百号愿意跟杨潮上战场混口饭吃的人,更多的读书人其实还窝在码头上到处打零工呢。
除了读书识字的地主家子弟外,能够算账的商人子弟杨潮也不想放过,临走前叮嘱张大桅,让他放开手脚继续招募,以账房的名义统统塞到船上去。
除了地主、商人家庭外。另一个主体则是吃水上饭的船夫之类的,这群人更是张大桅急需的人才,也是大力招揽。
再然后其中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等。也不能放过,可惜这种人太少,第一本来数量就少,第二有一技之长的在南京混口饭吃还真不难,所以早就脱离了难民群体。
船队从镇江出发,沿着运河南下,五千战兵都在船上,而两万民夫此时就被赶下了漕船拉纤,杨潮给他们吃饱喝足。只有一个要求,让他们必须十五天之内感到东阳。这可是恐怖的行军速度,要知道镇江距离东阳近千里。多数都是水路,多数水路又都需要拉纤,这对这些民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能完成这样艰巨的行军,也算是一种军事训练,集体协作完成艰巨任务,跟训练走正步其实一样,都是培养团队和服从精神。
几百艘船在运河上展开,拉出了数里长的长龙。
杨潮站在第一艘船前,看着运河河岸往北退去,知道自己在往南前进。
上次自己出征,那是一路向北,这次却是一路向南,杨潮心里还颇有一种追亡逐北的感觉。
第一日,船从镇江出发,到了丹阳天已经黑了,不过船队并不停息,而是换班,之所以带了两万人,就是为了轮换,从镇江出发的时候,一万民夫坐船,一万民夫拉纤,到了丹阳,轮换一次,天亮前终于到了常州城外,一日夜走了一百五十多里地,也许在后世不算什么,军事史上经常出现红军一夜奔袭数百里,并且立刻投入战斗的记载。
不过杨潮对这些民夫的体力和耐力就很满意了,毕竟没有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凭的不过是一口气和身体素质在支撑,要不是他们在码头上最了几个月苦工,也不可能坚持的下来,杨潮对他们的意志力尤其满意,一整天不断的拉纤,就是专业的纤夫也做不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素质能够弥补的了。
刚刚轮换,拉纤民夫一个个吃饱饭就睡觉,实在是累惨了,不但不敢停,走的慢了都不行。
第二日,又是一日夜疾行,走了超过一百五十里,中间在无锡进行轮换,接着直接到苏州。
第三天,民夫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从苏州大家横渡太湖可以坐帆船,晚上到湖州歇脚,这次干脆歇了一晚上。
别说王家掌柜们的组织能力堪称一流,年复一年的在运河上搞运输,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那一段河道用哪一种船,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一点都不让杨潮操心,也不耽误杨潮行军。
坐着帆船度过太湖,到了湖州,休息一晚后,第四天继续行军,今天必须赶到杭州去,反正这是运河,不用操心风浪和礁石的问题,夜里打着火把就可以拉纤。
到了杭州后就不能在走运河了,但是依然有水道南下,这是富春江,下游叫做钱塘江。
从杭州南下,富春江较为宽阔,又可以休息一程,一直到富阳县,过了富阳县后拉纤到达桐庐,同样一条河富春江的名字在桐庐县一带变成了桐江,而且比富春江水面狭窄一些,多数地方都得拉纤才能通行。
从桐庐到了严州府进入东阳江。
第六日,夜里就到达了兰溪县,兰溪县距离金华不过五十多里,白头军就在金华府!
兰溪到金华也有小河相通,一日可到,杨潮南下,竟然只用了七天时间!(未完待续)
人史可法也养活不起。
杨潮的工程现在基本都停止了,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难民劳力,因此这些人再一次失业了。
但是杨潮还真舍不得把这批难民赶走,因难民中有人才啊。
这次招募的两万人中,光是识字的不下两百,百分之一的识字率看起来不算什么,跟大明朝的识字率也差不了多少,但是愿意跟着杨潮跋山涉水的去战场的读书人能达到这个比率,那简直是奇迹,除了难民迫于无奈之外,还因为这批来到南京的难民中识字率竟然奇高有关。
一开始杨潮到没有注意,要不是这次招募的民夫中出现那么多识字的人,杨潮就忽视了。
后来一调查。加上合理的推理,杨潮才明白原因。
这些难民有来自九江的,也有来自湖广一带的。调查了一下发现,竟然八成以上都不是普通百姓。而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这年代,普通百姓哪里有能力千里迢迢逃到南京呢,这些人也都是小有财富的,家中小有资产,才能在战乱中,举家迁徙。
地主和商人的识字率显然比佃户和贫农高得多。因此这批难民的识字率远超平均水平,抽样调查一下发现,男人中的识字率经常接近一成,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所以才出现了两百号愿意跟杨潮上战场混口饭吃的人,更多的读书人其实还窝在码头上到处打零工呢。
除了读书识字的地主家子弟外,能够算账的商人子弟杨潮也不想放过,临走前叮嘱张大桅,让他放开手脚继续招募,以账房的名义统统塞到船上去。
除了地主、商人家庭外。另一个主体则是吃水上饭的船夫之类的,这群人更是张大桅急需的人才,也是大力招揽。
再然后其中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等。也不能放过,可惜这种人太少,第一本来数量就少,第二有一技之长的在南京混口饭吃还真不难,所以早就脱离了难民群体。
船队从镇江出发,沿着运河南下,五千战兵都在船上,而两万民夫此时就被赶下了漕船拉纤,杨潮给他们吃饱喝足。只有一个要求,让他们必须十五天之内感到东阳。这可是恐怖的行军速度,要知道镇江距离东阳近千里。多数都是水路,多数水路又都需要拉纤,这对这些民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能完成这样艰巨的行军,也算是一种军事训练,集体协作完成艰巨任务,跟训练走正步其实一样,都是培养团队和服从精神。
几百艘船在运河上展开,拉出了数里长的长龙。
杨潮站在第一艘船前,看着运河河岸往北退去,知道自己在往南前进。
上次自己出征,那是一路向北,这次却是一路向南,杨潮心里还颇有一种追亡逐北的感觉。
第一日,船从镇江出发,到了丹阳天已经黑了,不过船队并不停息,而是换班,之所以带了两万人,就是为了轮换,从镇江出发的时候,一万民夫坐船,一万民夫拉纤,到了丹阳,轮换一次,天亮前终于到了常州城外,一日夜走了一百五十多里地,也许在后世不算什么,军事史上经常出现红军一夜奔袭数百里,并且立刻投入战斗的记载。
不过杨潮对这些民夫的体力和耐力就很满意了,毕竟没有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凭的不过是一口气和身体素质在支撑,要不是他们在码头上最了几个月苦工,也不可能坚持的下来,杨潮对他们的意志力尤其满意,一整天不断的拉纤,就是专业的纤夫也做不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素质能够弥补的了。
刚刚轮换,拉纤民夫一个个吃饱饭就睡觉,实在是累惨了,不但不敢停,走的慢了都不行。
第二日,又是一日夜疾行,走了超过一百五十里,中间在无锡进行轮换,接着直接到苏州。
第三天,民夫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从苏州大家横渡太湖可以坐帆船,晚上到湖州歇脚,这次干脆歇了一晚上。
别说王家掌柜们的组织能力堪称一流,年复一年的在运河上搞运输,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那一段河道用哪一种船,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一点都不让杨潮操心,也不耽误杨潮行军。
坐着帆船度过太湖,到了湖州,休息一晚后,第四天继续行军,今天必须赶到杭州去,反正这是运河,不用操心风浪和礁石的问题,夜里打着火把就可以拉纤。
到了杭州后就不能在走运河了,但是依然有水道南下,这是富春江,下游叫做钱塘江。
从杭州南下,富春江较为宽阔,又可以休息一程,一直到富阳县,过了富阳县后拉纤到达桐庐,同样一条河富春江的名字在桐庐县一带变成了桐江,而且比富春江水面狭窄一些,多数地方都得拉纤才能通行。
从桐庐到了严州府进入东阳江。
第六日,夜里就到达了兰溪县,兰溪县距离金华不过五十多里,白头军就在金华府!
兰溪到金华也有小河相通,一日可到,杨潮南下,竟然只用了七天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