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浮生·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路一程终还珠赤诚一片东流付
九儿打开第二个锦囊,掏出来一看,竟是出门时忘了带上的锁玉绣金铃。
九儿开始想:“仙姑真有心,这枚金铃与九儿身世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初选择其作为法器也是这个缘由,后来贤女师父授我驾驭之法,涤除杂念,心居玄览,一心只想着将铃铛托起于空中指定的位置,除此之外别无它念,绣金铃便乖乖地到了心中所想要到达的地方。如今,此去之路千里,想要到达的地方唯有金陵。此条道路不正是当时驭使金铃的轨迹吗?仙姑是在提醒我,切莫让心灵有所扰,只有摒除一切欲念,才能迅速达到目的之地。其实,这道理我是懂的,可真正做起来着实很难啊!”九儿想到最后,不禁感叹了一声。所幸爱慕一事仅仅是存于九儿心中的“妄想”,并不是什么“妄形”,来如晚潮,汹涌澎湃,去如晨雾,无影无踪,九儿在心里挥了挥衣袖,终究还是迈出了转身的一步。
远远地听着三才之人在三才之屋里其乐融融地品评着三才之碗,九儿行在风里,渐渐觉着自己的身体轻盈了许多,像一只雏鹰迎风展翅,盘旋在鹰城上空,俯视着地面所发生的一切,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柴荣掺完茶,一边被颉跌叔父拉着坐下,一边瞅着门前不远处的大树下立着的绿衣少女,那人站了许久,柴荣也看了许久,正当想出门瞧个究竟,却见那少女背转身去,原来背上还背着个比她更小的婴孩,向着寒风吹来的方向匆匆离去。
柴荣兴起,偶得三四句,句句言茶,却句句深藏茶翁之意:“灵芽嫩叶何其姣,碧水含香将绿绕。迎风解意惊鸿舞,逆流翻转浪白条。浅酌一口芳华溢,回味无穷相思淼。此去经年茶相敬,同携知己任逍遥。”
静海师父赞到:“好茶!好诗!看得出荣哥儿对这茶是用心相煎用情相思了。”柴荣抱拳连称了几声“岂敢”,心思却仍在刚才目之所及的绿衣女子身上,眼见其背影消失在寒风里。
九儿绕过鹰城,一路往东南方向疾行二十余日,穿颍州、经珠城、过滁州,渡江而至便是金陵。
这期间,有人曾打过九儿的主意,却被这机灵的小丫头一一撂倒,也有人打过九儿怀里几颗珠子的主意,却无一人真正得逞,皆因九儿心中无贪无念无嗔无痴。而这斗智斗勇的一路下来,九儿似乎又成长了许多。
时至金陵城下,已是秋风十月,而这里似乎刚刚经历了一番惊天动地与风云变幻,城头的“吴”字大旗已是东倒西歪且残破不堪,城中商铺正忙着换新招牌,什么“唐韵香鸡不二家”,什么“新唐酒肆头一坊”,什么“齐宫贵族金银铺”,还有什么“大齐第一绸缎庄”。城里百姓见面寒暄皆以李姓为尊,一时间,“李老爷”、“李公子”遍布大街小巷。
按照仙姑的嘱咐,九儿只需将背上的小十一送回金陵城里便可。
九儿在城里转悠了大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安置,更没遇到一位合适的人选足以让九儿放心将其托付。经行府衙处,见两张画像张贴于前,九儿远远地就认出左一张画的正是襁褓中骈齿重瞳的十一,而右一张竟是额上一抹微红的小十。画像下面有几行字,九儿还认不全乎,等了几拨人观望谈论,大致听出了些眉目。
原来,就在不久前,金陵城里到处相传东都广陵吴帝失信,得婴、弃婴又代婴之龌龊事,而金陵西宫已严正交涉,敦促广陵东宫务必给个“交代”。而东宫确实无从“交代”,金陵权臣徐知诰便于十月初五举事,代南吴称帝,立金陵为都。而这一双失婴,正是宫中正继续找寻之贵族子弟,盼知情人士寻得,必有重金酬谢。
九儿眼里这下才放出了光,觉着终于到了将小十一从背上放下来的时候了。可走到离府衙尚有三十余步,九儿回想起当初第一眼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妹妹”时,模样是那样美好,感情是那样亲昵,不觉有些怀念起来。
距府衙二十余步时,九儿又念到一路上“小弟弟”虽然爱哭爱闹,但终究是这些哭闹才一次次打破九儿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继续朝着神圣的目标前行。
距府衙仅仅只有十步,九儿忽然有些惶恐。朝夕相处下来,照顾背上这个“小家伙”已然成了九儿的习惯,想着即将要失去,心中着实放不下,遂一个转身将小十一襁褓上的遮风布掩了掩,旋即躲到一旁的墙角,心里念着“再看一眼便好”。
再看一眼,已是太阳西斜。九儿还是不肯将小十一放下,一手稳稳地托住后背上的小脚,一手任性地在墙上画起了道道。
一个用力过猛,袖子里的锦囊甩落一地,九儿捡起面上绣着“安怀”的一个,突然想起还没拆开过哩,遂急忙伸手往里抓,只听“哎呦--”一声,痛得九儿赶紧将手里拿出的东西往地上一扔,原是个全身长满纤刺的曼陀罗的果子,像个小刺猬般蜷缩成一团,故意来扎九儿的小手呢。
九儿手心好痛,嘟着小嘴絮叨仙姑好端端的放个带刺的果子作甚,但心里却想既然是仙姑特意装上的,还是捡起来放着才好,遂又伸手去捡,刚一微微用力,手又被扎了一下,痛得九儿不得不放手。九儿感喟道:仙姑是在告诫我,痛了,就要放手。离别固然伴随着伤痛,但只有对小十一放手,才能让他回到温暖的地方去,重新找回家人的关爱,不像九儿,是个不知道名姓的孩子。
想到这里,九儿心中更是一阵隐痛,却终于坦然地把十一从背上放了下来,轻轻地托在怀里,着着实实地再看了一眼,遂憋住一口气将十一托放到府衙门前,自... -->>
心路一程终还珠赤诚一片东流付
九儿打开第二个锦囊,掏出来一看,竟是出门时忘了带上的锁玉绣金铃。
九儿开始想:“仙姑真有心,这枚金铃与九儿身世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初选择其作为法器也是这个缘由,后来贤女师父授我驾驭之法,涤除杂念,心居玄览,一心只想着将铃铛托起于空中指定的位置,除此之外别无它念,绣金铃便乖乖地到了心中所想要到达的地方。如今,此去之路千里,想要到达的地方唯有金陵。此条道路不正是当时驭使金铃的轨迹吗?仙姑是在提醒我,切莫让心灵有所扰,只有摒除一切欲念,才能迅速达到目的之地。其实,这道理我是懂的,可真正做起来着实很难啊!”九儿想到最后,不禁感叹了一声。所幸爱慕一事仅仅是存于九儿心中的“妄想”,并不是什么“妄形”,来如晚潮,汹涌澎湃,去如晨雾,无影无踪,九儿在心里挥了挥衣袖,终究还是迈出了转身的一步。
远远地听着三才之人在三才之屋里其乐融融地品评着三才之碗,九儿行在风里,渐渐觉着自己的身体轻盈了许多,像一只雏鹰迎风展翅,盘旋在鹰城上空,俯视着地面所发生的一切,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柴荣掺完茶,一边被颉跌叔父拉着坐下,一边瞅着门前不远处的大树下立着的绿衣少女,那人站了许久,柴荣也看了许久,正当想出门瞧个究竟,却见那少女背转身去,原来背上还背着个比她更小的婴孩,向着寒风吹来的方向匆匆离去。
柴荣兴起,偶得三四句,句句言茶,却句句深藏茶翁之意:“灵芽嫩叶何其姣,碧水含香将绿绕。迎风解意惊鸿舞,逆流翻转浪白条。浅酌一口芳华溢,回味无穷相思淼。此去经年茶相敬,同携知己任逍遥。”
静海师父赞到:“好茶!好诗!看得出荣哥儿对这茶是用心相煎用情相思了。”柴荣抱拳连称了几声“岂敢”,心思却仍在刚才目之所及的绿衣女子身上,眼见其背影消失在寒风里。
九儿绕过鹰城,一路往东南方向疾行二十余日,穿颍州、经珠城、过滁州,渡江而至便是金陵。
这期间,有人曾打过九儿的主意,却被这机灵的小丫头一一撂倒,也有人打过九儿怀里几颗珠子的主意,却无一人真正得逞,皆因九儿心中无贪无念无嗔无痴。而这斗智斗勇的一路下来,九儿似乎又成长了许多。
时至金陵城下,已是秋风十月,而这里似乎刚刚经历了一番惊天动地与风云变幻,城头的“吴”字大旗已是东倒西歪且残破不堪,城中商铺正忙着换新招牌,什么“唐韵香鸡不二家”,什么“新唐酒肆头一坊”,什么“齐宫贵族金银铺”,还有什么“大齐第一绸缎庄”。城里百姓见面寒暄皆以李姓为尊,一时间,“李老爷”、“李公子”遍布大街小巷。
按照仙姑的嘱咐,九儿只需将背上的小十一送回金陵城里便可。
九儿在城里转悠了大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安置,更没遇到一位合适的人选足以让九儿放心将其托付。经行府衙处,见两张画像张贴于前,九儿远远地就认出左一张画的正是襁褓中骈齿重瞳的十一,而右一张竟是额上一抹微红的小十。画像下面有几行字,九儿还认不全乎,等了几拨人观望谈论,大致听出了些眉目。
原来,就在不久前,金陵城里到处相传东都广陵吴帝失信,得婴、弃婴又代婴之龌龊事,而金陵西宫已严正交涉,敦促广陵东宫务必给个“交代”。而东宫确实无从“交代”,金陵权臣徐知诰便于十月初五举事,代南吴称帝,立金陵为都。而这一双失婴,正是宫中正继续找寻之贵族子弟,盼知情人士寻得,必有重金酬谢。
九儿眼里这下才放出了光,觉着终于到了将小十一从背上放下来的时候了。可走到离府衙尚有三十余步,九儿回想起当初第一眼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妹妹”时,模样是那样美好,感情是那样亲昵,不觉有些怀念起来。
距府衙二十余步时,九儿又念到一路上“小弟弟”虽然爱哭爱闹,但终究是这些哭闹才一次次打破九儿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继续朝着神圣的目标前行。
距府衙仅仅只有十步,九儿忽然有些惶恐。朝夕相处下来,照顾背上这个“小家伙”已然成了九儿的习惯,想着即将要失去,心中着实放不下,遂一个转身将小十一襁褓上的遮风布掩了掩,旋即躲到一旁的墙角,心里念着“再看一眼便好”。
再看一眼,已是太阳西斜。九儿还是不肯将小十一放下,一手稳稳地托住后背上的小脚,一手任性地在墙上画起了道道。
一个用力过猛,袖子里的锦囊甩落一地,九儿捡起面上绣着“安怀”的一个,突然想起还没拆开过哩,遂急忙伸手往里抓,只听“哎呦--”一声,痛得九儿赶紧将手里拿出的东西往地上一扔,原是个全身长满纤刺的曼陀罗的果子,像个小刺猬般蜷缩成一团,故意来扎九儿的小手呢。
九儿手心好痛,嘟着小嘴絮叨仙姑好端端的放个带刺的果子作甚,但心里却想既然是仙姑特意装上的,还是捡起来放着才好,遂又伸手去捡,刚一微微用力,手又被扎了一下,痛得九儿不得不放手。九儿感喟道:仙姑是在告诫我,痛了,就要放手。离别固然伴随着伤痛,但只有对小十一放手,才能让他回到温暖的地方去,重新找回家人的关爱,不像九儿,是个不知道名姓的孩子。
想到这里,九儿心中更是一阵隐痛,却终于坦然地把十一从背上放了下来,轻轻地托在怀里,着着实实地再看了一眼,遂憋住一口气将十一托放到府衙门前,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