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和理解孩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行为语言”,孩子的一切都会变得正常。他上课不注意听讲,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或对内容没有兴趣;考试成绩低,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去学习考试内容;攻击同学,是因为他想保护自己或感到这里面的乐趣;做危险动作,是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或不知道危险是什么——千差万别的儿童有着千差万别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表现各不相同。他们还不具有成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忍耐力,以及对后果的预见,所以他们很难用这些东西来约束自己。
成人在多大程度上接纳一个孩子,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听懂了孩子的“倾诉”。
家长和教师都是爱孩子的,但仅有爱还不够。爱的质量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细节处理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只有懂孩子,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才能有质量地爱孩子。
八、“多动症”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
如果说儿童确实表现出一些行为或品格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教育学来解释。
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或教师把孩子正常的活泼好动看成是问题,无风三尺浪,没事找事。大多数原因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反抗压力中,发生和发展了许多畸形行为。这些畸形行为当然让人不舒服,追究它的成因,必须要回归到家庭成长环境中。
“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只说明我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
现代社会对标准化的追求,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产生着趋同心理。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向着“楷模”发展,而不是向孩子自己愿意的那个样子发展。成人为孩子设立了太多的标准,认为在标准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将来才能成功。比如“爱学习”“有礼貌”“守纪律”“多才多艺”等。儿童在这些方面“听话”,按家长要求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他们不听话,在哪一方面达不到成人的要求,就要遭到训斥,严重的会遭到打骂。还有的家长自身境遇不理想,或有人格缺陷,常常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于孩子,把自己的“理想”交给孩子完成。
这些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反映的是成人自身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它势必会引发成人和儿童间或明或暗、连续不断的冲突。“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往往有偏执人格,他们一方面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儿童自然特性进行长期而不良的干扰,凭借强权以“爱”的名义不停地打乱儿童固有的成长节奏,使他们陷入愁苦和恐惧中;另一方面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成人意愿一受到挑战,就要做出应激反应,经常态度严厉地对待孩子。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成人宣泄情绪,但不利于儿童成长,给儿童带来的是持续不断的心理伤害。
分析诊断量表中所有“症状”,反映的都是儿童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调整。他们用各不相同的“症状”倾诉他们不断地遭受心理创伤后的自卑、不安、厌恶、失望、淡漠、憎恨、怀疑等种种情绪体验。连续不断的心理创伤,会让孩子精神上产生很大的压力,行为发生变态:要么成为桀骜不驯的小混混;要么成为完全丧失自我的小傀儡;要么成为无法和他人相处的孤僻者或偏执狂——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儿童安全感、自信心的缺失。
人是何等细腻的生物,儿童从很小就对爱与尊重有了强烈的感知。生活中任何一种境遇都可能引起他体内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即使所谓“多动症儿童”大脑中真的缺少让他安静的“多巴胺”,谁能说清楚这是因还是果?“多动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
这样说令很多家长和教师感到不快,甚至反感。他们习惯把问题归结到一个客观原因,并去寻找客观的解决方案。医生的诊断,减轻了家长和教师对自己教育失败的负罪感,给了他们面子。同时,较之耐心细致的体察、痛下决心的自我改变和呕心沥血的体力与精神双重付出,吃药是最简单、最不需要家长和教师花费心思的方法——它恰好契合了那些缺少对儿童体谅的、自以为是的家长的一贯行为,所以它也最容易被这些家长接受。自以为是的家长和教师宁可相信药片,也不相信教育。大人自己犯了错误,却全部推给孩子来扛着。孩子被诊断为“有病”,开脱了父母和老师,却永远地伤害了孩子。
心和理解孩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行为语言”,孩子的一切都会变得正常。他上课不注意听讲,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或对内容没有兴趣;考试成绩低,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去学习考试内容;攻击同学,是因为他想保护自己或感到这里面的乐趣;做危险动作,是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或不知道危险是什么——千差万别的儿童有着千差万别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表现各不相同。他们还不具有成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忍耐力,以及对后果的预见,所以他们很难用这些东西来约束自己。
成人在多大程度上接纳一个孩子,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听懂了孩子的“倾诉”。
家长和教师都是爱孩子的,但仅有爱还不够。爱的质量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细节处理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只有懂孩子,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才能有质量地爱孩子。
八、“多动症”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
如果说儿童确实表现出一些行为或品格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教育学来解释。
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或教师把孩子正常的活泼好动看成是问题,无风三尺浪,没事找事。大多数原因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反抗压力中,发生和发展了许多畸形行为。这些畸形行为当然让人不舒服,追究它的成因,必须要回归到家庭成长环境中。
“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只说明我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
现代社会对标准化的追求,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产生着趋同心理。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向着“楷模”发展,而不是向孩子自己愿意的那个样子发展。成人为孩子设立了太多的标准,认为在标准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将来才能成功。比如“爱学习”“有礼貌”“守纪律”“多才多艺”等。儿童在这些方面“听话”,按家长要求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他们不听话,在哪一方面达不到成人的要求,就要遭到训斥,严重的会遭到打骂。还有的家长自身境遇不理想,或有人格缺陷,常常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于孩子,把自己的“理想”交给孩子完成。
这些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反映的是成人自身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它势必会引发成人和儿童间或明或暗、连续不断的冲突。“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往往有偏执人格,他们一方面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儿童自然特性进行长期而不良的干扰,凭借强权以“爱”的名义不停地打乱儿童固有的成长节奏,使他们陷入愁苦和恐惧中;另一方面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成人意愿一受到挑战,就要做出应激反应,经常态度严厉地对待孩子。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成人宣泄情绪,但不利于儿童成长,给儿童带来的是持续不断的心理伤害。
分析诊断量表中所有“症状”,反映的都是儿童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调整。他们用各不相同的“症状”倾诉他们不断地遭受心理创伤后的自卑、不安、厌恶、失望、淡漠、憎恨、怀疑等种种情绪体验。连续不断的心理创伤,会让孩子精神上产生很大的压力,行为发生变态:要么成为桀骜不驯的小混混;要么成为完全丧失自我的小傀儡;要么成为无法和他人相处的孤僻者或偏执狂——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儿童安全感、自信心的缺失。
人是何等细腻的生物,儿童从很小就对爱与尊重有了强烈的感知。生活中任何一种境遇都可能引起他体内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即使所谓“多动症儿童”大脑中真的缺少让他安静的“多巴胺”,谁能说清楚这是因还是果?“多动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
这样说令很多家长和教师感到不快,甚至反感。他们习惯把问题归结到一个客观原因,并去寻找客观的解决方案。医生的诊断,减轻了家长和教师对自己教育失败的负罪感,给了他们面子。同时,较之耐心细致的体察、痛下决心的自我改变和呕心沥血的体力与精神双重付出,吃药是最简单、最不需要家长和教师花费心思的方法——它恰好契合了那些缺少对儿童体谅的、自以为是的家长的一贯行为,所以它也最容易被这些家长接受。自以为是的家长和教师宁可相信药片,也不相信教育。大人自己犯了错误,却全部推给孩子来扛着。孩子被诊断为“有病”,开脱了父母和老师,却永远地伤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