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三国小霸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坚定。他来到孙策面前,躬身行礼。“襄阳杨仪,字威公,拜见孙将军。”又向庞德公行礼。“小子问庞公安好,冒昧来访,多有叨扰,还请庞公见谅。”
庞德公抚须而笑,向杨仪使了个眼色。杨仪会意,又向孙策拜了一拜。“谨以家兄事,敢向将军致谢。”
“你兄长?”孙策想了想,觉得自己没给杨虑什么好处,杨仪这么说是故意套近乎吗?而且他印象中杨虑是早夭的,难道没死,命运也被我改变了?可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啊。“为何谢我?”
“前年家兄得了恶疾,久治不愈,后来听说南阳本草堂有名医,便赶到宛城就医,亏得张祭酒与几个胡医会诊,用一种西域独有的医术才控制了病情,又在本草堂疗养了半年,如今身体康健,病根已除,不久前刚刚娶妻,成家立业,此皆将军之恩德。若非将军建本草堂,聚集天下名医,研究医术,家兄恐难幸免,家父母失一爱子,仪失一仁兄,如此大恩,岂能不谢?家父小恙,卧床多日,闻将军来,犹自扶杖而起,洒扫庭院,以待将军,欲当面向将军致谢。”
孙策也是又惊又喜。他在南阳时,已经听过不少本草堂的医师救病救人的故事,有张伯祖、张仲景师徒,再加上从洛阳请来的胡医,南阳本草堂已经是大汉首屈一指的医学殿堂,很多人得了重疾时都会想到去南阳本草堂试试运气,有不少人因此得救,没想到杨虑也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张仲景根本没有一一讲述的兴趣。杨虑不过是个少年,他的名声也仅限于襄阳,到了南阳根本没人知道他。
“照这么说,我就不推辞了。”孙策笑道:“如此说来,我也算是为襄阳人造了一点福。”
“岂止一点。”庞德公笑道:“论起南阳本草堂治病,襄阳书院更能治愚。有了襄阳书院,襄阳子弟就不用舍近求远,去各地拜师求学,家门口就能领教大儒的教导,这才是对襄阳最大的恩惠。”
孙策笑笑。“襄阳书院嘛,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给了一笔不多的资金而已,真正支持襄阳书院的还是襄阳本地人,我可不敢掠功。该我的,谁也不能抢。不该我的,我也不敢要。”
杨仪说道:“将军原来是信奉杨朱的?”
“你对杨朱有研究?”
“孟子曾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仪既有志于事功,自然要有所了解。我在书院读书时,曾向蔡伯喈先生请教过,从诸书中撷取与杨朱有关的记载,写了一篇短文,还曾请庞公指正,将军如果有兴趣,我可以背给你听一听。”
“你专门研究杨朱?”孙策很惊讶,再次打量杨仪。“你一个人?”
“学问转益多师,执笔皆由己出。虽然文章浅陋,却有前贤未发之言。”杨仪挺起胸脯,声音朗朗,很是自信。孙策见了,连连点头,让杨仪背来听听。杨仪清了清嗓子,略作思索,便背诵起来,洋洋洒洒,足有三千余言。除了中间略停了几次,几乎没有打磕巴的。
孙策看在眼里,暗自佩服,这小子不仅心算能力强,记忆力也好,如果上次让他去听蔡邕背《论衡》,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不过让他尴尬的是杨仪用辞典雅,有不少生僻的字词,他全神贯注也只听了个半懂。
坚定。他来到孙策面前,躬身行礼。“襄阳杨仪,字威公,拜见孙将军。”又向庞德公行礼。“小子问庞公安好,冒昧来访,多有叨扰,还请庞公见谅。”
庞德公抚须而笑,向杨仪使了个眼色。杨仪会意,又向孙策拜了一拜。“谨以家兄事,敢向将军致谢。”
“你兄长?”孙策想了想,觉得自己没给杨虑什么好处,杨仪这么说是故意套近乎吗?而且他印象中杨虑是早夭的,难道没死,命运也被我改变了?可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啊。“为何谢我?”
“前年家兄得了恶疾,久治不愈,后来听说南阳本草堂有名医,便赶到宛城就医,亏得张祭酒与几个胡医会诊,用一种西域独有的医术才控制了病情,又在本草堂疗养了半年,如今身体康健,病根已除,不久前刚刚娶妻,成家立业,此皆将军之恩德。若非将军建本草堂,聚集天下名医,研究医术,家兄恐难幸免,家父母失一爱子,仪失一仁兄,如此大恩,岂能不谢?家父小恙,卧床多日,闻将军来,犹自扶杖而起,洒扫庭院,以待将军,欲当面向将军致谢。”
孙策也是又惊又喜。他在南阳时,已经听过不少本草堂的医师救病救人的故事,有张伯祖、张仲景师徒,再加上从洛阳请来的胡医,南阳本草堂已经是大汉首屈一指的医学殿堂,很多人得了重疾时都会想到去南阳本草堂试试运气,有不少人因此得救,没想到杨虑也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张仲景根本没有一一讲述的兴趣。杨虑不过是个少年,他的名声也仅限于襄阳,到了南阳根本没人知道他。
“照这么说,我就不推辞了。”孙策笑道:“如此说来,我也算是为襄阳人造了一点福。”
“岂止一点。”庞德公笑道:“论起南阳本草堂治病,襄阳书院更能治愚。有了襄阳书院,襄阳子弟就不用舍近求远,去各地拜师求学,家门口就能领教大儒的教导,这才是对襄阳最大的恩惠。”
孙策笑笑。“襄阳书院嘛,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给了一笔不多的资金而已,真正支持襄阳书院的还是襄阳本地人,我可不敢掠功。该我的,谁也不能抢。不该我的,我也不敢要。”
杨仪说道:“将军原来是信奉杨朱的?”
“你对杨朱有研究?”
“孟子曾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仪既有志于事功,自然要有所了解。我在书院读书时,曾向蔡伯喈先生请教过,从诸书中撷取与杨朱有关的记载,写了一篇短文,还曾请庞公指正,将军如果有兴趣,我可以背给你听一听。”
“你专门研究杨朱?”孙策很惊讶,再次打量杨仪。“你一个人?”
“学问转益多师,执笔皆由己出。虽然文章浅陋,却有前贤未发之言。”杨仪挺起胸脯,声音朗朗,很是自信。孙策见了,连连点头,让杨仪背来听听。杨仪清了清嗓子,略作思索,便背诵起来,洋洋洒洒,足有三千余言。除了中间略停了几次,几乎没有打磕巴的。
孙策看在眼里,暗自佩服,这小子不仅心算能力强,记忆力也好,如果上次让他去听蔡邕背《论衡》,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不过让他尴尬的是杨仪用辞典雅,有不少生僻的字词,他全神贯注也只听了个半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