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心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余下十二日当中的第一日对于李云心来说是艰难的一天。对于除他之外的某些并不在云山中的人,似乎同样如此。
譬如说在同一日,身处殿中的赵胜。
这殿是间小殿——相对于天下其他帝王们宽广恢弘的宫殿来说。可于赵胜而言,走进这殿中的一刻,却是他人生中最快意、最辉煌的时刻。
此处名醴泉宫,是余国皇帝为数不多的行宫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坐落在蓉河边,背倚当阳山。
以荣王的名号起兵的赵胜进击至此,便在行宫中安顿下来。此时余国之内大势稍定,起义的荣军已与余军平分江山,兵锋正锐。但荣军也需要暂时休整队伍,以图毕其功于一役。余军更需要舔舐伤口,期待平定叛乱。因而双方暂时达成奇异而心照不宣的和平势态,隔着一条蓉河几可听得到对方军士夜里打鼾的声音,却没有一方主动出击了。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儿,荣王赵胜却需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令他感到的为难的是一个人。此人并非木南居派遣来助阵的法师,也非那作壁上观两不相帮的剑宫。而是……他最得力的一员战将,如今的“三军兵马大统领”应决然。
其实“三军”的人也并不多——战兵统共只有三万余人罢了。除去各路“诸侯”的亲军、荣王赵胜的羽林军,余下的不过两万余人。而这两万余人也只是在名义上归那位“三军兵马大统领”统辖——应决然大统领真正能够统御的,只有约莫四千人上下。
有一千人是他从前的班底。
荣王赵胜当日在府衙中得了渭水龙王托梦,叫他去迎一文一武两位良才。文臣名叫刘公赞,赵胜没有迎到。不但没有迎到,还听闻那位隐士刘公赞所隐居的君山被天雷轰击了……心中便非常惶恐。想是否是自己此前犹豫踌躇引龙王发怒,将他的军师收走了。
但好歹武将迎到了——便是这应决然。
来时带了千余人的班底,对于初创大业的赵胜来说是雪中送炭一般的助力。而这千余人,可不是那些被从田里拉出来、胡乱分发些棍棒就赶上战场的杂兵。而是懂得口令、能列成队的精兵。
这些所谓“精兵”的身份,应决然早对李云心说了。从前是庆国出云山上黑寨堡的盗匪,然而总算盗亦有道,并不滥杀无辜。这般的盗匪在兵强马壮的庆国人眼中不算什么有本领的,可来了余国,便成了猛虎入羊群了——
须知余国中本就久被剑宫把持,军备都废弛了。如今忽然来了这一千哪怕没杀过人、也见过血的虎狼之士,岂有不势如破竹的道理呢。
原本剑宫是个依仗。但诡异的是,荣军义旗一举,那剑宫便作壁上观,再不理旁的事了。
有的说是余帝失道,有的是说什么……剑宫的妖修们被各路大妖王招了去往业国了,因而剑宫已空。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实情的确是——
以那应决然带来的一千精兵为核心,荣王赵胜迅速聚拢数万大军。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降,偶有抵抗的,也都被应大统领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真可谓势如破竹了。
因着这功劳,又因着乃是龙王托付给他的将才,荣王赵胜便亲封了他“三军兵马大统领”。
两人之间这蜜月一般的日子……却只过了月余而已。
到荣王入主醴泉宫之后,矛盾与嫌隙便产生了。
其实在赵胜看来……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在于应决然。这位应大统领,或许从前做惯了山贼,其实是很桀骜的。偏他似乎又的确有桀骜的资本。据说他在庆国的江湖上很有些名气,算是个武林之中的大高手。他来了余国举事,便有不少庆国的武林人士来投,叫他的声势也为之一壮。
而后,庆国的渭水附近又接二连三地遭遇大祸,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也便有许多从前寄生在那些百姓身上的盗匪、豪侠,在庆国待不下去了。再听从前的同道说往余国投奔了从前的“黑刀”、如今的“荣军应大统领”之后,便也能混个一官半职来当当,每日吃香喝辣,对手却都是些软脚虾。
如此好事,那些刀头舔血的人岂能不乐意呢?
于是……人越来越多,到最后从庆国而来的游侠足有五百多人。大统领手下的官职排不下了,便将一些武功并不十分高强的都编成绿林营。这些打起仗来乱哄哄的绿林营,或许在对阵庆军的时候只有被屠戮的份儿,可偏偏对付的是余军。因而一时也风头无两。
如此……这应决然的手上的既有以从前那一千班底组建起来的四千黑刀军,又有这些从余国来助阵的绿林营,便已是荣军中最大的势力了。
荣王赵胜手中的羽林军人数是他的两倍,但问题是真打杀起来……大概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儿。
因而等赵胜意识到不对劲儿的时候……
就连他与应大统领说话,有时都得用商量的语气了。
宝鼎还未到手,王座却叫他人占了一半去。即便是龙王托付来的人才……赵胜也不大能容忍了。
而将两人之间的矛盾再激化的,则是昨日发生的事情。
昨日荣王在醴泉宫升殿,只为商议一件事。那便是如今既然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同那余帝分庭抗礼了,“荣王”这个名号是否已经不足以聚拢民心了呢?
毕竟他们一开始的旗号是清君侧。可如今江山已经稳固……似乎应该再考虑些别的事,才好再图后续。
其实大家都清楚,荣王想要称帝。
但立国为荣这件事刚刚提出来,便遭到应大统领的反对。
他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很正当的。主要有两点。
一则,如今大事过半,士气正旺。最应该做的事是休整完毕之后一举荡平余国,攻入京都,擒杀余帝,彻底断绝某些人两面观望的心思。
余国毕竟是一国,而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如今战力颓废是因为军备长期废弛,就好比源头被断了水的灌溉渠道。
可余国仍有许多的官吏、武将。一旦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将会迅速调整过来、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nb... -->>
余下十二日当中的第一日对于李云心来说是艰难的一天。对于除他之外的某些并不在云山中的人,似乎同样如此。
譬如说在同一日,身处殿中的赵胜。
这殿是间小殿——相对于天下其他帝王们宽广恢弘的宫殿来说。可于赵胜而言,走进这殿中的一刻,却是他人生中最快意、最辉煌的时刻。
此处名醴泉宫,是余国皇帝为数不多的行宫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坐落在蓉河边,背倚当阳山。
以荣王的名号起兵的赵胜进击至此,便在行宫中安顿下来。此时余国之内大势稍定,起义的荣军已与余军平分江山,兵锋正锐。但荣军也需要暂时休整队伍,以图毕其功于一役。余军更需要舔舐伤口,期待平定叛乱。因而双方暂时达成奇异而心照不宣的和平势态,隔着一条蓉河几可听得到对方军士夜里打鼾的声音,却没有一方主动出击了。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儿,荣王赵胜却需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令他感到的为难的是一个人。此人并非木南居派遣来助阵的法师,也非那作壁上观两不相帮的剑宫。而是……他最得力的一员战将,如今的“三军兵马大统领”应决然。
其实“三军”的人也并不多——战兵统共只有三万余人罢了。除去各路“诸侯”的亲军、荣王赵胜的羽林军,余下的不过两万余人。而这两万余人也只是在名义上归那位“三军兵马大统领”统辖——应决然大统领真正能够统御的,只有约莫四千人上下。
有一千人是他从前的班底。
荣王赵胜当日在府衙中得了渭水龙王托梦,叫他去迎一文一武两位良才。文臣名叫刘公赞,赵胜没有迎到。不但没有迎到,还听闻那位隐士刘公赞所隐居的君山被天雷轰击了……心中便非常惶恐。想是否是自己此前犹豫踌躇引龙王发怒,将他的军师收走了。
但好歹武将迎到了——便是这应决然。
来时带了千余人的班底,对于初创大业的赵胜来说是雪中送炭一般的助力。而这千余人,可不是那些被从田里拉出来、胡乱分发些棍棒就赶上战场的杂兵。而是懂得口令、能列成队的精兵。
这些所谓“精兵”的身份,应决然早对李云心说了。从前是庆国出云山上黑寨堡的盗匪,然而总算盗亦有道,并不滥杀无辜。这般的盗匪在兵强马壮的庆国人眼中不算什么有本领的,可来了余国,便成了猛虎入羊群了——
须知余国中本就久被剑宫把持,军备都废弛了。如今忽然来了这一千哪怕没杀过人、也见过血的虎狼之士,岂有不势如破竹的道理呢。
原本剑宫是个依仗。但诡异的是,荣军义旗一举,那剑宫便作壁上观,再不理旁的事了。
有的说是余帝失道,有的是说什么……剑宫的妖修们被各路大妖王招了去往业国了,因而剑宫已空。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实情的确是——
以那应决然带来的一千精兵为核心,荣王赵胜迅速聚拢数万大军。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降,偶有抵抗的,也都被应大统领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真可谓势如破竹了。
因着这功劳,又因着乃是龙王托付给他的将才,荣王赵胜便亲封了他“三军兵马大统领”。
两人之间这蜜月一般的日子……却只过了月余而已。
到荣王入主醴泉宫之后,矛盾与嫌隙便产生了。
其实在赵胜看来……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在于应决然。这位应大统领,或许从前做惯了山贼,其实是很桀骜的。偏他似乎又的确有桀骜的资本。据说他在庆国的江湖上很有些名气,算是个武林之中的大高手。他来了余国举事,便有不少庆国的武林人士来投,叫他的声势也为之一壮。
而后,庆国的渭水附近又接二连三地遭遇大祸,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也便有许多从前寄生在那些百姓身上的盗匪、豪侠,在庆国待不下去了。再听从前的同道说往余国投奔了从前的“黑刀”、如今的“荣军应大统领”之后,便也能混个一官半职来当当,每日吃香喝辣,对手却都是些软脚虾。
如此好事,那些刀头舔血的人岂能不乐意呢?
于是……人越来越多,到最后从庆国而来的游侠足有五百多人。大统领手下的官职排不下了,便将一些武功并不十分高强的都编成绿林营。这些打起仗来乱哄哄的绿林营,或许在对阵庆军的时候只有被屠戮的份儿,可偏偏对付的是余军。因而一时也风头无两。
如此……这应决然的手上的既有以从前那一千班底组建起来的四千黑刀军,又有这些从余国来助阵的绿林营,便已是荣军中最大的势力了。
荣王赵胜手中的羽林军人数是他的两倍,但问题是真打杀起来……大概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儿。
因而等赵胜意识到不对劲儿的时候……
就连他与应大统领说话,有时都得用商量的语气了。
宝鼎还未到手,王座却叫他人占了一半去。即便是龙王托付来的人才……赵胜也不大能容忍了。
而将两人之间的矛盾再激化的,则是昨日发生的事情。
昨日荣王在醴泉宫升殿,只为商议一件事。那便是如今既然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同那余帝分庭抗礼了,“荣王”这个名号是否已经不足以聚拢民心了呢?
毕竟他们一开始的旗号是清君侧。可如今江山已经稳固……似乎应该再考虑些别的事,才好再图后续。
其实大家都清楚,荣王想要称帝。
但立国为荣这件事刚刚提出来,便遭到应大统领的反对。
他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很正当的。主要有两点。
一则,如今大事过半,士气正旺。最应该做的事是休整完毕之后一举荡平余国,攻入京都,擒杀余帝,彻底断绝某些人两面观望的心思。
余国毕竟是一国,而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如今战力颓废是因为军备长期废弛,就好比源头被断了水的灌溉渠道。
可余国仍有许多的官吏、武将。一旦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将会迅速调整过来、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