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帝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如虎添翼。
这是文明的倒退,但清廷并不在意这个,只苦了刘伯禄急急忙忙的出兵镇压,唯恐不干涉传统的“大宋复国军”与黎人联手,结果落了个身死军灭的下场。
这样的恶法,直到这定安县重归明军之手,一些故土难离,实在没办法只得剃发易服的熟黎们便立刻重新换上了传统服饰,一如同县的汉人邻居们那般。因为他们很清楚,明廷是不会干涉这些的,只有万恶的满清才会如此。而此刻,陈凯的再一次郑重声明,更是将此彻底敲定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榜文解释的同时,不少黎人摸了摸头顶,似乎已经有些头发茬子长了出来。但想要恢复原本的样子,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一好消息也在口口相传中迅速的传开了,从州县衙门,到各处坊巷,再到附郭的村镇,直至五指山地区由大量生黎土司掌控的土地上。
各州县,便是辐射原点,明军的身份和态度不断的扩散开来,也势必会影响到岛上黎民的心态。毕竟,剃发易服,汉人不喜欢,黎人也不喜欢。只要能够把这一恶法废除掉,不管是汉人,还是黎人都会对此感恩戴德,也势必会消弭不少黎乱的诱因。
时日还短,暂且还看不出什么效果来,不过无论是陈凯,还是林察、杜辉、李建捷他们,对此都是持乐观态度的。无他,有满清这个麻子脸在,任谁看上去都是皮肤光洁的。
军务方面,陈凯已经安排妥当,林察和杜辉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当不会出问题。至于民政,榜文张贴的同时,陈凯暂且也不打算做出太大的动作来,以前怎么收税、怎么与士绅百姓相处,现在就怎么来,无论海贸、盐课、渔税等处皆是如此,以免影响到安抚百姓的效果。但是有一点,却是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的。
“蔡元应该快到昌化了吧?”
“按照正常的行程,当是已经到了。”
“那就再给他去一封信,让他开始准备。”
其实,无需陈凯的督促,蔡元那边在抵达昌化县城后,也立刻开始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昌化县城位于昌化江的出海口,蔡元率部抵达后,接受了原本由林察带到此地镇守的那两百兵的兵权,加上他带来的八百兵,共计一千。随后,在巩固了对县城的控制后,蔡元便立刻带着那些俘虏出城,溯流而上,直至一处名为金牛岭的所在才停了下来。
“是这里吗?”
“回大帅的话,就是这里。您看,那边有一处矿洞就是当年张知县派人驱逐盗矿贼时封堵的。”
吏员是昌化县的老人儿了,比之那些知县,包括如他口中提到的那位崇祯朝昌化知县张三光,他们这些本地的吏员在此都要更久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地头蛇。
此刻,吏员向蔡元提及的那桩旧事,便是崇祯二年,昌化知县张三光带着本地的吏员、衙役以及驻军驱逐盗矿贼,严禁私采亚玉山铜矿。
铜,是中国古代用以铸造货币的金属。此处铜矿,为人所知已有多年,期间多有盗采。奈何,陈凯出发前就说此处是铁矿,蔡元最开始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等他抵达昌化县后才从那些吏员口中得知了另一个版本。
一边行文向陈凯汇报,一边蔡元还是按部就班的押着俘虏来此——不管是铁,还是铜,蔡元觉着既然是好东西,陈凯十有八九是不会放过的,否则这么大费周章的又何苦来哉?
“去,押着这些苦力去砍伐树木,咱们要在此修建营寨。”
先要挖掘,得先有个地方住。这无论是为了休息,还是为了看管俘虏,都是最有必要的。蔡元在历史上曾两度重建潮州的广济桥,哪怕这两次在如今都没有发生,其人能担此任,显然是有相关的能耐在身的。
只不过,能耐再大,他也不知道此处在后世被命名为石碌,乃是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储量高达三亿吨,品质之优极其罕见,而且还是个露天矿山。
此处最早就是以铜矿出现在世人眼中的,直到后来才发现铜在此处不过是少数派,真正丰富的矿藏是铁。不过那已经是1935年的事情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开采,结果反倒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便宜了日本人,直到抗战结束,足足被日本人掠走了六十九万多吨的铁矿石!
当时,日本人使用的是半机械化作业。不过凭着现在的技术,陈凯暂且给蔡元的也就是一堆俘虏,纯粹的人力作业。至于以后如何,那是以后的事情。况且,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光是附属设施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就在蔡元指挥着那些俘虏为石碌铁矿的挖掘做准备的时候,一连十来天过去,陈凯那边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琼州府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熟黎和生黎,对于剃发易服令的废除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少琼山县和定安县的土司纷纷跑来求见不说,就连很多躲在山里的汉人抗清武装也纷纷跳出来表示愿意接受陈凯的节制。
万州千户曹君辅、曹宏锡父子,崖州千户洪廷栋、镇抚胡永清,崖州黄流汉民抗清首领彭信古等等,纷纷向各州县的明军输诚,一个个的恨不得插上了翅膀赶到琼山县去面见陈凯,只求得见一次他们眼中的万家生佛。
这些汉民抗清武装是最值得信任的,陈凯自然是要见的,不光是要见,更要将他们纳入到明军的体系之中。而陆陆续续赶来的黎民土司们,陈凯也是要安抚妥当的,为了琼州府的长治久安。
每天陷入到了见客的流程之中,回想起当年刚刚夺取潮州府城时,城里面的士绅大户们可是很不给他面子,等到郑成功到了才一个个的“药到病除”。而现在,只凭他陈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这些人望风景从,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一转眼就是四月下旬了,万州千户曹君辅、曹宏锡父子扔下军队赶来拜见,陈凯也毫不犹豫的任命曹君辅为琼州镇参将,带着他的部队归并到杜辉麾下任职。而曹君辅的儿子曹宏锡则被陈凯留在了身边,充当卫队副队长。
这是提拔,也是极大的青眼。曹君辅不说,就连他的儿子日后外放出去也是以陈凯的亲信作为核心身份,官职肯定低不了。父子二人原本只打算搭上了陈凯的线,日后在地方上能够与知州、守将们更说得上话,岂料却得了这么大的一个彩头,当即便是向陈凯表了起忠心,斩钉截铁的说着那些“上刀山,下火海”的话语,乍看去倒也真的是诚意满满。
送走了曹家父子,陈凯伸了伸腰,这些天实在是磨人,每天说不完的话,见不完的人,却也是没有办法。只不过,如此千篇一律的日子很快就起了波澜,陈凯刚刚目视着曹家父子离开,便接到了一份新的军情报告。看过之后,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还真是快啊。”
是如虎添翼。
这是文明的倒退,但清廷并不在意这个,只苦了刘伯禄急急忙忙的出兵镇压,唯恐不干涉传统的“大宋复国军”与黎人联手,结果落了个身死军灭的下场。
这样的恶法,直到这定安县重归明军之手,一些故土难离,实在没办法只得剃发易服的熟黎们便立刻重新换上了传统服饰,一如同县的汉人邻居们那般。因为他们很清楚,明廷是不会干涉这些的,只有万恶的满清才会如此。而此刻,陈凯的再一次郑重声明,更是将此彻底敲定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榜文解释的同时,不少黎人摸了摸头顶,似乎已经有些头发茬子长了出来。但想要恢复原本的样子,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一好消息也在口口相传中迅速的传开了,从州县衙门,到各处坊巷,再到附郭的村镇,直至五指山地区由大量生黎土司掌控的土地上。
各州县,便是辐射原点,明军的身份和态度不断的扩散开来,也势必会影响到岛上黎民的心态。毕竟,剃发易服,汉人不喜欢,黎人也不喜欢。只要能够把这一恶法废除掉,不管是汉人,还是黎人都会对此感恩戴德,也势必会消弭不少黎乱的诱因。
时日还短,暂且还看不出什么效果来,不过无论是陈凯,还是林察、杜辉、李建捷他们,对此都是持乐观态度的。无他,有满清这个麻子脸在,任谁看上去都是皮肤光洁的。
军务方面,陈凯已经安排妥当,林察和杜辉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当不会出问题。至于民政,榜文张贴的同时,陈凯暂且也不打算做出太大的动作来,以前怎么收税、怎么与士绅百姓相处,现在就怎么来,无论海贸、盐课、渔税等处皆是如此,以免影响到安抚百姓的效果。但是有一点,却是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的。
“蔡元应该快到昌化了吧?”
“按照正常的行程,当是已经到了。”
“那就再给他去一封信,让他开始准备。”
其实,无需陈凯的督促,蔡元那边在抵达昌化县城后,也立刻开始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昌化县城位于昌化江的出海口,蔡元率部抵达后,接受了原本由林察带到此地镇守的那两百兵的兵权,加上他带来的八百兵,共计一千。随后,在巩固了对县城的控制后,蔡元便立刻带着那些俘虏出城,溯流而上,直至一处名为金牛岭的所在才停了下来。
“是这里吗?”
“回大帅的话,就是这里。您看,那边有一处矿洞就是当年张知县派人驱逐盗矿贼时封堵的。”
吏员是昌化县的老人儿了,比之那些知县,包括如他口中提到的那位崇祯朝昌化知县张三光,他们这些本地的吏员在此都要更久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地头蛇。
此刻,吏员向蔡元提及的那桩旧事,便是崇祯二年,昌化知县张三光带着本地的吏员、衙役以及驻军驱逐盗矿贼,严禁私采亚玉山铜矿。
铜,是中国古代用以铸造货币的金属。此处铜矿,为人所知已有多年,期间多有盗采。奈何,陈凯出发前就说此处是铁矿,蔡元最开始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等他抵达昌化县后才从那些吏员口中得知了另一个版本。
一边行文向陈凯汇报,一边蔡元还是按部就班的押着俘虏来此——不管是铁,还是铜,蔡元觉着既然是好东西,陈凯十有八九是不会放过的,否则这么大费周章的又何苦来哉?
“去,押着这些苦力去砍伐树木,咱们要在此修建营寨。”
先要挖掘,得先有个地方住。这无论是为了休息,还是为了看管俘虏,都是最有必要的。蔡元在历史上曾两度重建潮州的广济桥,哪怕这两次在如今都没有发生,其人能担此任,显然是有相关的能耐在身的。
只不过,能耐再大,他也不知道此处在后世被命名为石碌,乃是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储量高达三亿吨,品质之优极其罕见,而且还是个露天矿山。
此处最早就是以铜矿出现在世人眼中的,直到后来才发现铜在此处不过是少数派,真正丰富的矿藏是铁。不过那已经是1935年的事情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开采,结果反倒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便宜了日本人,直到抗战结束,足足被日本人掠走了六十九万多吨的铁矿石!
当时,日本人使用的是半机械化作业。不过凭着现在的技术,陈凯暂且给蔡元的也就是一堆俘虏,纯粹的人力作业。至于以后如何,那是以后的事情。况且,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光是附属设施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就在蔡元指挥着那些俘虏为石碌铁矿的挖掘做准备的时候,一连十来天过去,陈凯那边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琼州府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熟黎和生黎,对于剃发易服令的废除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少琼山县和定安县的土司纷纷跑来求见不说,就连很多躲在山里的汉人抗清武装也纷纷跳出来表示愿意接受陈凯的节制。
万州千户曹君辅、曹宏锡父子,崖州千户洪廷栋、镇抚胡永清,崖州黄流汉民抗清首领彭信古等等,纷纷向各州县的明军输诚,一个个的恨不得插上了翅膀赶到琼山县去面见陈凯,只求得见一次他们眼中的万家生佛。
这些汉民抗清武装是最值得信任的,陈凯自然是要见的,不光是要见,更要将他们纳入到明军的体系之中。而陆陆续续赶来的黎民土司们,陈凯也是要安抚妥当的,为了琼州府的长治久安。
每天陷入到了见客的流程之中,回想起当年刚刚夺取潮州府城时,城里面的士绅大户们可是很不给他面子,等到郑成功到了才一个个的“药到病除”。而现在,只凭他陈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这些人望风景从,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一转眼就是四月下旬了,万州千户曹君辅、曹宏锡父子扔下军队赶来拜见,陈凯也毫不犹豫的任命曹君辅为琼州镇参将,带着他的部队归并到杜辉麾下任职。而曹君辅的儿子曹宏锡则被陈凯留在了身边,充当卫队副队长。
这是提拔,也是极大的青眼。曹君辅不说,就连他的儿子日后外放出去也是以陈凯的亲信作为核心身份,官职肯定低不了。父子二人原本只打算搭上了陈凯的线,日后在地方上能够与知州、守将们更说得上话,岂料却得了这么大的一个彩头,当即便是向陈凯表了起忠心,斩钉截铁的说着那些“上刀山,下火海”的话语,乍看去倒也真的是诚意满满。
送走了曹家父子,陈凯伸了伸腰,这些天实在是磨人,每天说不完的话,见不完的人,却也是没有办法。只不过,如此千篇一律的日子很快就起了波澜,陈凯刚刚目视着曹家父子离开,便接到了一份新的军情报告。看过之后,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还真是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