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陛下可谓忠义无双,所以也不用怕此试探让他生出怨怼,他肯定是赴汤蹈火都愿意来的。只要玄德兄进京,也就为其他拥兵自重的边将做了一个榜样,陛下可以顺势教化天下诸将,和睦朝廷氛围,岂不美哉?”
这就是李素的第一步:董卓为什么在灵帝的最后一年如回光返照一般突受额外信任?还不是因为董卓在大家都怕打败仗而不愿意被外行人微操时,董卓显得那么甘之如饴被微操么?
那刘备就换个角度,在天下边将都不愿意当京官放弃土皇帝的爽快时,摆出毫无保留放弃土皇帝利益的忠义姿态!还能当榜样挤兑其他不臣之心的人!
这个姿态要是摆了,汉灵帝还不得比重用董卓更加重重地重用刘备?而且到时候肯定是彻底相信刘备的忠心是天下第一、毫无保留。
看看,在皇帝病重的时候,其他人都巴不得装听不见,等皇帝死。这种将领却肯放弃兵权和土皇帝回来陪真皇帝,天下忠心楷模啊!
关键这还只是李素的第一步,只是摆个账过个桥过渡一下,最后还是有把握把刘备调走的!既收获了好名声好姿态,实际利益也丝毫不受损!
能想出这么牛逼的计谋,一方面是李素的智商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唯有李素才对汉灵帝驾崩嗝屁的时间那么有信心!
当然了,留在天下任何其他地方,万一汉灵帝晚死几个月,产生新的变故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你哪怕在辽东,皇帝真要是蝴蝶效应命变硬多活了几个月、最后弥留之际脑子发昏要撤掉辽东太守,那也是撤得掉的。辽西走廊的四百里无人区根本挡不住天使传旨的脚步。
但唯有入川或者当交州牧,因为道路阻隔,哪怕皇帝晚死几个月,也有足够的容错率。
要不怎么说刘焉那种布局太早的家伙选了个好地方呢,唯有入蜀,你才能利用蜀道艰难超版本发挥,明明还在官场版本就提前用争霸版本种田做事。
当然了,这一世,刘焉事实上可能挡不住,但那不是因为他的计策不行,而是他放出来的张鲁战斗力不行。
说不定还没撑到灵帝驾崩,这张鲁就死在刘备手上,那蜀道可就复通,而刘焉的僭越之罪也就天下皆知了。
还是那句话: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济之。
计策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打不过就会执行不了。
刘备如果打不过张鲁,那刘备也会歇菜。
就算打过了张鲁,如果刘备没法在“万一汉灵帝死得晚”的极端情况下,用偏师挡住后续想入蜀的军队,那刘备也会歇菜。
两点武略都做到,再配合前面那条计策,三管齐下全部满足,才能真正有资格享受益州天子气。
这才是“充要条件”,缺任何一点那就只是“必要条件”。
卢植暂时当然不知道那么多弯弯绕,他只是看到了李素建议让刘备入京,所以卢植不得不相对小白地追问:
“玄德肯来,对于稳定天下将领之心、做个表率,当然有极大好处。可是他进京的借口又当如何建议?我该建议陛下以何官职招玄德进京?如若理由显得太过虚伪,难免也让旁观的其他平叛边将心寒。”
对于此问李素早胸有成竹:“我看,可于大宗正之下,择些品秩能让人心服口服的官职,请玄德兄担任。”
卢植微微一愣:“哦?为何?”
李素拱手:“玄德兄身为汉室宗亲,且祖上爵位谱系,均已在此前伯安公任大宗正时予以确认。既为汉室宗亲中为朝廷建功者的翘楚,任宗正属官名正言顺,此其一也。
而前任大宗正乃是伯安公,伯安公调任幽州牧后,朝廷大宗正一职也早有空缺,连副职都未设立。玄德兄既是伯安公下属、又是如今幽州牧麾下最得用的汉室宗亲,由他调回京师协理老上司曾经担任过的工作,天下人也都心服,此其二也。
另外,汉中道绝、隔杀汉使之事,事涉刘焉是否蓄意纵容、甚至是指使张鲁,此属宗室罪行查问,正当由宗正处置,请玄德兄任宗正属官,正好专人专办,彻查刘焉纵贼之案,能还刘益州一个清白那是最好,此其三也。
最后,张鲁之所以能绝汉中道,也是因为皇甫嵩、董卓与韩遂在陈仓交战——蜀地自汉中北出关中,历来有三条主道。最东子午谷地势最危险要,且完全为控制汉中的势力所控制,故而只要有张鲁在,则子午道定然断绝。
然汉中直接往北、或者往西北,有武都道可经散关至陈仓、入渭水,还有祁山道至天水。天水郡如今是韩遂地盘,故而是韩遂、张鲁双方合力导致了祁山道无法通汉使。而武都道的出口陈仓,并不是在叛军手中,而恰好是在皇甫嵩的朝廷大军手中。
只不过韩遂与皇甫嵩、董卓如今正在激烈争夺陈仓,若陈仓城能解围,汉使出散关走武都道、入阳平关,可不经过汉中郡治南郑,但从汉中以西的定军山山区走山路迂回绕行,也可通金牛道、剑门关入蜀郡。如此,岂不是勉强保障了一条让朝廷天使问责刘焉的出使道路?
而玄德兄连平张举、张纯、乌苏等贼,为宗室中近年以知兵闻名的后起之秀。若他已然甘为宗正副职、放弃兵权进京勤勤恳恳查证刘焉一案,查清后,朝廷便一事不烦二主,直接将他从宗正系官员位置上再次外放。命其先解陈仓之围、逼退韩遂、救出皇甫嵩、董卓。
而后由皇甫嵩继续驻守陈仓,而玄德兄沿陈仓出散关,南下讨伐张鲁,拔除这个已然明确背叛朝廷、截杀天使的反贼。岂不是也彰显了朝廷对于绝无异心、愿意进京的武将,只要考察后确认没有问题,尽释前嫌后依然会委以重任、外放领兵?有了这个例子,其他心怀疑惧的边将,才会敢于受朝廷召见进京,此其四也!”
卢植听着听着,眼神越来越不可思议,到最后几乎形同见到了鬼魅。
要不是他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和利益跟刘备是一致的,换个人听了李素反应如此之快地想出这种一二三四各有备胎退步的环环相扣人事调度计谋,恐怕都要直接戳聋耳朵不敢听了。
这李素,怎么对朝廷权谋、用人御下之道,也如此熟悉?不可能是刘备教他的,刘备自己根本不懂,而且还差得远呢!
这李素也没做过多久京官啊,这种政治敏感难道是天生的么?!
“这……若我为司徒,总掌百官任免,竟想不出拒绝反驳的理由。”回味再三后,卢植居然长叹着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罢了罢了,那便如此吧。不过玄德终究资历太浅,又从未当过京官,即使度辽将军也已是秩两千石高官,平调进京定然是不可为九卿的。
这样吧,我说服陛下,临时暂在大宗正之下,设‘宗正少卿’,可比照少府侍中、太常少卿等,秩比两千石。论品秩,就给玄德先降半级任用——不要有怨言,京官品秩都不高,秩比两千石的京官,实权也不在秩正两千石的外郡太守之下了。”
在九卿的正卿之下设“少卿”,这在汉朝不是常例,要到后来北魏、南朝的时候才渐渐全面。
在汉末,九卿里面只有少府和太常是有少卿级别的。
正式的九卿是“秩中两千石”,比“秩正两千石”还要高,实际上相当于三千石的俸禄。
再上去就只有大将军和三公的名义上“秩万石”、实际俸禄相当于四千石到五千石。
而九卿的副职少卿,“秩比两千石”,相当于整整降了一级,比度辽将军也低半级。
不过,好歹是给刘备补上了京官的履历,而且业务非常对口。
刘备当这个少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查刘焉的逆案,什么时候查清了,就能随时重新授为将军、汉中太守,直接去讨伐你查出来的逆贼。
所以这个宗正少卿的任期,估计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吧,镀镀金而已。
李素给刘备的总方针,就是十二个字:任宗正,查逆案,救陈仓,讨张鲁!
当然了,有一点尺度必须掌握好,那就是灵帝死前,只能打击张鲁,不能流露出除掉刘焉的趋势。
对刘焉,一定要表现出“挽救”为主的宽大姿态,徐徐图之。
人家刘焉还有三个儿子留在朝中呢,现在就说他不轨就太操切了。
与陛下可谓忠义无双,所以也不用怕此试探让他生出怨怼,他肯定是赴汤蹈火都愿意来的。只要玄德兄进京,也就为其他拥兵自重的边将做了一个榜样,陛下可以顺势教化天下诸将,和睦朝廷氛围,岂不美哉?”
这就是李素的第一步:董卓为什么在灵帝的最后一年如回光返照一般突受额外信任?还不是因为董卓在大家都怕打败仗而不愿意被外行人微操时,董卓显得那么甘之如饴被微操么?
那刘备就换个角度,在天下边将都不愿意当京官放弃土皇帝的爽快时,摆出毫无保留放弃土皇帝利益的忠义姿态!还能当榜样挤兑其他不臣之心的人!
这个姿态要是摆了,汉灵帝还不得比重用董卓更加重重地重用刘备?而且到时候肯定是彻底相信刘备的忠心是天下第一、毫无保留。
看看,在皇帝病重的时候,其他人都巴不得装听不见,等皇帝死。这种将领却肯放弃兵权和土皇帝回来陪真皇帝,天下忠心楷模啊!
关键这还只是李素的第一步,只是摆个账过个桥过渡一下,最后还是有把握把刘备调走的!既收获了好名声好姿态,实际利益也丝毫不受损!
能想出这么牛逼的计谋,一方面是李素的智商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唯有李素才对汉灵帝驾崩嗝屁的时间那么有信心!
当然了,留在天下任何其他地方,万一汉灵帝晚死几个月,产生新的变故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你哪怕在辽东,皇帝真要是蝴蝶效应命变硬多活了几个月、最后弥留之际脑子发昏要撤掉辽东太守,那也是撤得掉的。辽西走廊的四百里无人区根本挡不住天使传旨的脚步。
但唯有入川或者当交州牧,因为道路阻隔,哪怕皇帝晚死几个月,也有足够的容错率。
要不怎么说刘焉那种布局太早的家伙选了个好地方呢,唯有入蜀,你才能利用蜀道艰难超版本发挥,明明还在官场版本就提前用争霸版本种田做事。
当然了,这一世,刘焉事实上可能挡不住,但那不是因为他的计策不行,而是他放出来的张鲁战斗力不行。
说不定还没撑到灵帝驾崩,这张鲁就死在刘备手上,那蜀道可就复通,而刘焉的僭越之罪也就天下皆知了。
还是那句话: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济之。
计策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打不过就会执行不了。
刘备如果打不过张鲁,那刘备也会歇菜。
就算打过了张鲁,如果刘备没法在“万一汉灵帝死得晚”的极端情况下,用偏师挡住后续想入蜀的军队,那刘备也会歇菜。
两点武略都做到,再配合前面那条计策,三管齐下全部满足,才能真正有资格享受益州天子气。
这才是“充要条件”,缺任何一点那就只是“必要条件”。
卢植暂时当然不知道那么多弯弯绕,他只是看到了李素建议让刘备入京,所以卢植不得不相对小白地追问:
“玄德肯来,对于稳定天下将领之心、做个表率,当然有极大好处。可是他进京的借口又当如何建议?我该建议陛下以何官职招玄德进京?如若理由显得太过虚伪,难免也让旁观的其他平叛边将心寒。”
对于此问李素早胸有成竹:“我看,可于大宗正之下,择些品秩能让人心服口服的官职,请玄德兄担任。”
卢植微微一愣:“哦?为何?”
李素拱手:“玄德兄身为汉室宗亲,且祖上爵位谱系,均已在此前伯安公任大宗正时予以确认。既为汉室宗亲中为朝廷建功者的翘楚,任宗正属官名正言顺,此其一也。
而前任大宗正乃是伯安公,伯安公调任幽州牧后,朝廷大宗正一职也早有空缺,连副职都未设立。玄德兄既是伯安公下属、又是如今幽州牧麾下最得用的汉室宗亲,由他调回京师协理老上司曾经担任过的工作,天下人也都心服,此其二也。
另外,汉中道绝、隔杀汉使之事,事涉刘焉是否蓄意纵容、甚至是指使张鲁,此属宗室罪行查问,正当由宗正处置,请玄德兄任宗正属官,正好专人专办,彻查刘焉纵贼之案,能还刘益州一个清白那是最好,此其三也。
最后,张鲁之所以能绝汉中道,也是因为皇甫嵩、董卓与韩遂在陈仓交战——蜀地自汉中北出关中,历来有三条主道。最东子午谷地势最危险要,且完全为控制汉中的势力所控制,故而只要有张鲁在,则子午道定然断绝。
然汉中直接往北、或者往西北,有武都道可经散关至陈仓、入渭水,还有祁山道至天水。天水郡如今是韩遂地盘,故而是韩遂、张鲁双方合力导致了祁山道无法通汉使。而武都道的出口陈仓,并不是在叛军手中,而恰好是在皇甫嵩的朝廷大军手中。
只不过韩遂与皇甫嵩、董卓如今正在激烈争夺陈仓,若陈仓城能解围,汉使出散关走武都道、入阳平关,可不经过汉中郡治南郑,但从汉中以西的定军山山区走山路迂回绕行,也可通金牛道、剑门关入蜀郡。如此,岂不是勉强保障了一条让朝廷天使问责刘焉的出使道路?
而玄德兄连平张举、张纯、乌苏等贼,为宗室中近年以知兵闻名的后起之秀。若他已然甘为宗正副职、放弃兵权进京勤勤恳恳查证刘焉一案,查清后,朝廷便一事不烦二主,直接将他从宗正系官员位置上再次外放。命其先解陈仓之围、逼退韩遂、救出皇甫嵩、董卓。
而后由皇甫嵩继续驻守陈仓,而玄德兄沿陈仓出散关,南下讨伐张鲁,拔除这个已然明确背叛朝廷、截杀天使的反贼。岂不是也彰显了朝廷对于绝无异心、愿意进京的武将,只要考察后确认没有问题,尽释前嫌后依然会委以重任、外放领兵?有了这个例子,其他心怀疑惧的边将,才会敢于受朝廷召见进京,此其四也!”
卢植听着听着,眼神越来越不可思议,到最后几乎形同见到了鬼魅。
要不是他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和利益跟刘备是一致的,换个人听了李素反应如此之快地想出这种一二三四各有备胎退步的环环相扣人事调度计谋,恐怕都要直接戳聋耳朵不敢听了。
这李素,怎么对朝廷权谋、用人御下之道,也如此熟悉?不可能是刘备教他的,刘备自己根本不懂,而且还差得远呢!
这李素也没做过多久京官啊,这种政治敏感难道是天生的么?!
“这……若我为司徒,总掌百官任免,竟想不出拒绝反驳的理由。”回味再三后,卢植居然长叹着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罢了罢了,那便如此吧。不过玄德终究资历太浅,又从未当过京官,即使度辽将军也已是秩两千石高官,平调进京定然是不可为九卿的。
这样吧,我说服陛下,临时暂在大宗正之下,设‘宗正少卿’,可比照少府侍中、太常少卿等,秩比两千石。论品秩,就给玄德先降半级任用——不要有怨言,京官品秩都不高,秩比两千石的京官,实权也不在秩正两千石的外郡太守之下了。”
在九卿的正卿之下设“少卿”,这在汉朝不是常例,要到后来北魏、南朝的时候才渐渐全面。
在汉末,九卿里面只有少府和太常是有少卿级别的。
正式的九卿是“秩中两千石”,比“秩正两千石”还要高,实际上相当于三千石的俸禄。
再上去就只有大将军和三公的名义上“秩万石”、实际俸禄相当于四千石到五千石。
而九卿的副职少卿,“秩比两千石”,相当于整整降了一级,比度辽将军也低半级。
不过,好歹是给刘备补上了京官的履历,而且业务非常对口。
刘备当这个少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查刘焉的逆案,什么时候查清了,就能随时重新授为将军、汉中太守,直接去讨伐你查出来的逆贼。
所以这个宗正少卿的任期,估计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吧,镀镀金而已。
李素给刘备的总方针,就是十二个字:任宗正,查逆案,救陈仓,讨张鲁!
当然了,有一点尺度必须掌握好,那就是灵帝死前,只能打击张鲁,不能流露出除掉刘焉的趋势。
对刘焉,一定要表现出“挽救”为主的宽大姿态,徐徐图之。
人家刘焉还有三个儿子留在朝中呢,现在就说他不轨就太操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