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素是八月七号找何进请的假拖延离京日期。
因为跟甄家人讨论联姻得等甄俨亲自进京,那就得至少再过五六天。
考虑到如今入蜀路途险远,李素估计:说不定甄俨在谈判的时候,已经做两手准备了,比如让甄家的生意也趁机打入一下蜀地,要调拨转运一些资产人手过去开拓。
甄家作为汉末有数的豪商大族,消息肯定非常灵通,知道往年蜀郡商业已然非常发达,而且蜀儒四宗和其他当地大族早已盘根错节,不容外来户插手。
但刘焉造成的变数,导致四大宗里排行第二的任家学派元气大伤,而董扶一家虽然被刘焉善待了,但只要刘备将来进去,肯定是要以教唆谋逆首恶的罪名把蜀郡董氏夷灭三族的。蜀儒四宗排行第一第二的都伏诛,空出来的生意真空和权力真空就都非常可观了。
更有可能,甄俨已经让其中一个甚至几个妹妹,提前从无极老家提前搬到邺城住了,以便谈成之后,直接送一些妹妹跟着生意管事去汉中安置,先置业另住——
随着今年三月份,甄家出了守制期,甄俨那个孝廉也正式被征辟了官职,如今在邺城当个基层的从事,在邺城置业了好几处,家人提前搬到邺城住是很方便的。
而甄俨的弟弟甄尧因为比他年轻两岁,今年才十五,还没正式做官呢,说不定也会狡兔三窟,到刘备那儿混个官。
邺城到雒阳还是比较近的,快马往返八天左右。但小姐和家人们得坐车慢慢赶路,这么算,报信的人四天到邺城,回程缓缓而行七八天,可不得八月二十五左右,才能一切搞定。
帮李素拖的时间已经够久了。
请假后次日,八月初八,趁着甄俨还没到,李素就利用这三四天的空档,先帮蔡邕那边打点一下。
他跟蔡邕毕竟还有一层师生关系在,所以哪怕翁婿关系保密,在学术问题上“顺手”帮帮蔡邕还是挺名正言顺的,不至于招人显眼。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跑了两趟东观和兰台后,李素也发现好多东西要搬走真是不容易,主要是古简太多,竹子那么重,整个兰台的竹简书至少几万套,一套又有好多编简,说是几十万编简都不夸张——
要知道,历史上光是雒阳被毁时,蔡邕自己家里的私人藏书就有四千套、上万的编简。兰台相当于汉朝的国家图书馆,比蔡邕个人藏书再大几十倍规模是很轻松的。
当然里面重复的内容也很多。比如蔡邕之所以要编订《熹平石经》,就是因为各家抄录的四书五经因为描述字眼不同,有好几十个版本,这些版本你在兰台都得存档、但太学石经只挑最权威的公认版本来刻,其他版本则是留在兰台供学术研究对比。
后世“文姬归汉”的典故之所以被传颂,主要是曹操把蔡琰接回来后,问她能不能找回那些蔡邕当年的孤本古籍,蔡琰回答说“家父藏古籍杂书孤本四千套,流散无存,妾仅得背诵十分之一”,最后把她背下来的四百套古籍孤本默写下来,才让那些书流传于世。
要不是这件功德,仅凭蔡琰的其他文化成绩,是不足以跟班昭并称的。
现在那么短的时间要面对那么多东西,李素也不得不应急从权,不能真讲究全部“拿走真迹、留下誊抄本”。
城外的五百骑兵,加上随行辎重大车,不足以运走几十万竹简,就算能运走也太显眼了,会被怀疑。
李素暗忖:我只是来保存文化内容的,又不是文物收藏,只要那些孤本的内容传承下去就好,至于这些竹子……如果不是埋在地下,几百年也就朽烂透了。
哪怕是纸,隋唐时候的造纸技术,也无非是“纸寿不过千年”,他现在造出来的从左伯纸改良的李侯纸,寿命就更比不上隋唐宣纸了。所以这些抄录的内容,将来肯定是要转录的。
“不如就把只有竹简上有的文字,全部抄在纸上,至少运输重量能减轻百倍,几十万卷纸,带出去就没那么显眼了。
内容全部有了,也算大功德,这些竹子,大不了将来遥控买通一些留在雒阳的太学生、蔡邕门徒,让他们真遇到大难的时候,想办法花钱通融。董卓走的时候肯定会盗掘东汉十几个皇帝的皇陵搜刮金银宝物。
但搜刮完之后也犯不着特地破坏墓室建筑,到时候让蔡邕门徒冒险求个情,把要烧掉的竹简埋回被挖空了财物的皇陵里,再借口堆土掩埋历代先帝棺椁,董卓估计也会同意的——董卓只是想要钱,不是特地奔着大逆不道来的。竹简真埋到了气密性好的皇陵里,说不定还比放在外面保存更久,后世有考古学家有缘找到就找,找不到也算了,反正内容没有失传。”
李素最终便如此定下腹案,让甄家的人按照这个思路调度筹集人手。
蔡邕组织了上千个相对靠谱的太学生日夜抄写,甄家也出了一批抄书匠。
另外蔡邕刻的熹平石经,前两年甄家人为了卖书牟利只摹刻了几部卖得好容易回本的。这次也不顾成本了,把石经上的七经中,还剩三部没刻的统统刻了,到时候把木雕版运走。
整个工程半个月内要基本搞定,最多二十几天。
粗略算下来,需要抄的卷轴大约有十几万个,印刷雕版几千块,其余经蔡邕鉴定觉得重复的就不要了。被喊来抄书的太学生一天要抄三四张卷轴。
在这个过程中,李素也发现了卷轴书大量运输时的又一个难点,想着手改良一下。
不过,他才琢磨了一半时,却遇到了一些私事纠结。
……
八月初十,来兰台后第三天,蔡琰忽然找到一个机会,假借也帮父亲整理去巴郡所需书籍,趁着左右无人,把李素堵在一间藏书室中,左右再无他人。
蔡琰状态很是失落慌神,逮住李素就问:“师兄,你向大将军告假的理由,外面有些人都知道了。你……你是不是要娶甄姜,还是征西将军要娶甄姜你娶甄脱?就因为你跟我的婚约,不能公之于众,所以你要……”
李素心中一暖,连忙搂着妹子安慰:“想什么呢,跟我没关系,是征西将军和关将军张将军的事儿,我就是个牵线的。”
蔡琰眼神忽闪了一下,有些湿润:“你可是21岁的中郎将、马上就要再加一方郡守,对外却始终宣称没有定亲,甄家想联姻居然肯放过你?”
李素刮了一下蔡琰的鼻子:“那是因为我把甄家的示好彻底化解了,他家就三个妹妹年纪差不多能成亲、定亲,都被... -->>
李素是八月七号找何进请的假拖延离京日期。
因为跟甄家人讨论联姻得等甄俨亲自进京,那就得至少再过五六天。
考虑到如今入蜀路途险远,李素估计:说不定甄俨在谈判的时候,已经做两手准备了,比如让甄家的生意也趁机打入一下蜀地,要调拨转运一些资产人手过去开拓。
甄家作为汉末有数的豪商大族,消息肯定非常灵通,知道往年蜀郡商业已然非常发达,而且蜀儒四宗和其他当地大族早已盘根错节,不容外来户插手。
但刘焉造成的变数,导致四大宗里排行第二的任家学派元气大伤,而董扶一家虽然被刘焉善待了,但只要刘备将来进去,肯定是要以教唆谋逆首恶的罪名把蜀郡董氏夷灭三族的。蜀儒四宗排行第一第二的都伏诛,空出来的生意真空和权力真空就都非常可观了。
更有可能,甄俨已经让其中一个甚至几个妹妹,提前从无极老家提前搬到邺城住了,以便谈成之后,直接送一些妹妹跟着生意管事去汉中安置,先置业另住——
随着今年三月份,甄家出了守制期,甄俨那个孝廉也正式被征辟了官职,如今在邺城当个基层的从事,在邺城置业了好几处,家人提前搬到邺城住是很方便的。
而甄俨的弟弟甄尧因为比他年轻两岁,今年才十五,还没正式做官呢,说不定也会狡兔三窟,到刘备那儿混个官。
邺城到雒阳还是比较近的,快马往返八天左右。但小姐和家人们得坐车慢慢赶路,这么算,报信的人四天到邺城,回程缓缓而行七八天,可不得八月二十五左右,才能一切搞定。
帮李素拖的时间已经够久了。
请假后次日,八月初八,趁着甄俨还没到,李素就利用这三四天的空档,先帮蔡邕那边打点一下。
他跟蔡邕毕竟还有一层师生关系在,所以哪怕翁婿关系保密,在学术问题上“顺手”帮帮蔡邕还是挺名正言顺的,不至于招人显眼。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跑了两趟东观和兰台后,李素也发现好多东西要搬走真是不容易,主要是古简太多,竹子那么重,整个兰台的竹简书至少几万套,一套又有好多编简,说是几十万编简都不夸张——
要知道,历史上光是雒阳被毁时,蔡邕自己家里的私人藏书就有四千套、上万的编简。兰台相当于汉朝的国家图书馆,比蔡邕个人藏书再大几十倍规模是很轻松的。
当然里面重复的内容也很多。比如蔡邕之所以要编订《熹平石经》,就是因为各家抄录的四书五经因为描述字眼不同,有好几十个版本,这些版本你在兰台都得存档、但太学石经只挑最权威的公认版本来刻,其他版本则是留在兰台供学术研究对比。
后世“文姬归汉”的典故之所以被传颂,主要是曹操把蔡琰接回来后,问她能不能找回那些蔡邕当年的孤本古籍,蔡琰回答说“家父藏古籍杂书孤本四千套,流散无存,妾仅得背诵十分之一”,最后把她背下来的四百套古籍孤本默写下来,才让那些书流传于世。
要不是这件功德,仅凭蔡琰的其他文化成绩,是不足以跟班昭并称的。
现在那么短的时间要面对那么多东西,李素也不得不应急从权,不能真讲究全部“拿走真迹、留下誊抄本”。
城外的五百骑兵,加上随行辎重大车,不足以运走几十万竹简,就算能运走也太显眼了,会被怀疑。
李素暗忖:我只是来保存文化内容的,又不是文物收藏,只要那些孤本的内容传承下去就好,至于这些竹子……如果不是埋在地下,几百年也就朽烂透了。
哪怕是纸,隋唐时候的造纸技术,也无非是“纸寿不过千年”,他现在造出来的从左伯纸改良的李侯纸,寿命就更比不上隋唐宣纸了。所以这些抄录的内容,将来肯定是要转录的。
“不如就把只有竹简上有的文字,全部抄在纸上,至少运输重量能减轻百倍,几十万卷纸,带出去就没那么显眼了。
内容全部有了,也算大功德,这些竹子,大不了将来遥控买通一些留在雒阳的太学生、蔡邕门徒,让他们真遇到大难的时候,想办法花钱通融。董卓走的时候肯定会盗掘东汉十几个皇帝的皇陵搜刮金银宝物。
但搜刮完之后也犯不着特地破坏墓室建筑,到时候让蔡邕门徒冒险求个情,把要烧掉的竹简埋回被挖空了财物的皇陵里,再借口堆土掩埋历代先帝棺椁,董卓估计也会同意的——董卓只是想要钱,不是特地奔着大逆不道来的。竹简真埋到了气密性好的皇陵里,说不定还比放在外面保存更久,后世有考古学家有缘找到就找,找不到也算了,反正内容没有失传。”
李素最终便如此定下腹案,让甄家的人按照这个思路调度筹集人手。
蔡邕组织了上千个相对靠谱的太学生日夜抄写,甄家也出了一批抄书匠。
另外蔡邕刻的熹平石经,前两年甄家人为了卖书牟利只摹刻了几部卖得好容易回本的。这次也不顾成本了,把石经上的七经中,还剩三部没刻的统统刻了,到时候把木雕版运走。
整个工程半个月内要基本搞定,最多二十几天。
粗略算下来,需要抄的卷轴大约有十几万个,印刷雕版几千块,其余经蔡邕鉴定觉得重复的就不要了。被喊来抄书的太学生一天要抄三四张卷轴。
在这个过程中,李素也发现了卷轴书大量运输时的又一个难点,想着手改良一下。
不过,他才琢磨了一半时,却遇到了一些私事纠结。
……
八月初十,来兰台后第三天,蔡琰忽然找到一个机会,假借也帮父亲整理去巴郡所需书籍,趁着左右无人,把李素堵在一间藏书室中,左右再无他人。
蔡琰状态很是失落慌神,逮住李素就问:“师兄,你向大将军告假的理由,外面有些人都知道了。你……你是不是要娶甄姜,还是征西将军要娶甄姜你娶甄脱?就因为你跟我的婚约,不能公之于众,所以你要……”
李素心中一暖,连忙搂着妹子安慰:“想什么呢,跟我没关系,是征西将军和关将军张将军的事儿,我就是个牵线的。”
蔡琰眼神忽闪了一下,有些湿润:“你可是21岁的中郎将、马上就要再加一方郡守,对外却始终宣称没有定亲,甄家想联姻居然肯放过你?”
李素刮了一下蔡琰的鼻子:“那是因为我把甄家的示好彻底化解了,他家就三个妹妹年纪差不多能成亲、定亲,都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