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尔衮这般发问,范文程内心中,却是洞若观火,全然明白他的真实想法。
那就是,从皇太极子嗣中选出来的傀儡皇帝,一是必须年纪小,不懂朝廷与政治,才能完全受多尔衮长久操控,不必考虑中途换人。二是要为多尔衮所信任,与豪格没有特别的亲近感,最好还能偏向多尔衮,这样才能让多尔衮用得放心,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担心变生肘腋。
这些条件一相加,多尔衮所要挑选的傀儡,其实已然呼之欲出了。
三人都知道,除了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外,再无其他合适人选了。
在这里,可以向各位读者简介一下正史上,多尔衮与豪格相争,最终选择福临为帝的史实。
皇太极死后,后宫里尚有五位后妃,她们的地位,远高于其它嫔妃。当然,在其中,皇后哲哲地位最高,所以帝位继承人,要从这五位后妃中选。
皇太极暴死之后,多尔衮和豪格相争帝位,两人僵持不下,最终听从索尼、鳌拜等人意见,另择皇太极嫡系子嗣为帝,多尔衮与豪格二人摄政辅佐。
接下来,皇太极与豪格二人,开始从皇太极的其余子嗣中挑选继位帝王。
当然,皇太极这五个后妃中,共生了嫡子3人,除了豪格外,主要还有福临和博果尔二人,是皇位的最佳人侯选者。
在福临和博果尔之间,为什么多尔衮选择了福临呢,笔者认为,这也是当时形势所迫,才让多尔衮选择福临为最佳选择。
我们先看福临和博果尔的年龄,博果尔生於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在太极死时崇德8年9月,他是1岁零9个月,
再看福临,出生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到皇太极死时是足足有6岁半,因此,福临的年龄更大,相比博果尔,将来亲政的时间要早近四年。
这样一来,看上去福临年龄偏大,在竞争上有劣势,但这一点对于多尔衮来说,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
福临最终胜出的秘决,便在于他那位永福宫庄妃的母亲,布木布泰。
按满清皇室要求,当时让拥有蒙古血统的孩子继承皇位,符合满蒙联合的要求,福临有满蒙血统,博果尔也是有一半的蒙古血统,这一点看上去,两个人并驾齐驱,但细究起来,两人却是大不相同。
因为,博果尔的母亲,懿靖大贵妃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她是插汉部人,是天聪9年才归顺的,8年的时间过去,插汉部到底有没有彻底臣服于大清,还真不好说。
但福临的母亲是科尔沁人,从九部联军攻打建州后,就素有来往,从归顺大金开始算,大概已有28年的时间,算是大清的忠诚盟友了。故而,要论忠心耿耿,科尔沁比察哈尔放心的多,还有科尔沁和大清的联姻有多少,察哈尔与大清的联姻有多少,两者更是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博果尔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在归顺大清时,肚子里还有林丹汗的一个儿子,在崇德8年时,也已经8岁了,如果博果尔做了皇帝,他哥哥的权势绝不会小,这样一来,相当于有一个哥哥提前要与多尔衮分权,这是多尔衮所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另外,作为林丹汗的子孙,他们对清庭的忠诚度实在是大大存疑,要大打折扣。在康熙朝,林丹汗的后裔就在西蒙古造反,这般行为,倒是预见了他们对大清的真实态度,绝非感恩与顺从,相反地,应该是充满了屈辱与仇恨。
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非但多尔衮与豪格,乃是所有大臣和亲王在选择福临和博果尔为帝时,所必须要考虑的东西,完全马虎不得。
毕竟,在帝位继承上,政治的稳定性,这是为关键的地方,也是最需重视之处。
当然,还有一点,是正史上没有明说,但在野史中却是津津乐道的,那是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与多尔衮私底下有一腿,两人在皇太极死后,更是勾搭得火热。
故而,为了支持自已的情人,也是因为这层情人关系,多尔衮对布木布泰更加信任,他在经过反复权衡与才最终痛下决心,去支持情人的孩子上位。
所以,多尔衮立福临,既满足了自已的私心,也是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这些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对于现在的多尔衮来说,其实也相差无已。所以,当范文程拱手上前,轻声地把福临的名字告诉多尔衮时,多尔衮的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对于福临这个人选,多尔衮还是相当满意的。福临现在六岁,等到其十六岁成年,多尔衮有近十年的操控时间,另外,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也是自已的老情人,如果扶持福临上位的话,相信这个女人也会全力支持自己。
当然,唯一一点可叹的便是,现在福临与布木布泰,皆在盛京城中,处于豪格的控制之下,不得让自已先得与他们进行一番勾通,却是深为遗憾之事。
唉,可惜呀,要不是当初自已一门心意想要夺取大权称帝,根本就没想过要利用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不然的话,自已若是能早作准备,派人早点把他们,从盛京接到东京辽阳了,现在想来,自已当日考虑不周,甚是失策啊。
只不过,现在既然已打算利用他们,这些旧情旧关系,都还在可以随时利用起来的,毕竟,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没有任何迈不过去的坎。
“范学士说得没错,福临身为帝子,虽然年幼,但气度不凡,有帝王之象,这个人选,本王亦是认可。”多尔衮捋着胡须,最后一锤定音。
接下来,多尔衮与范文程以及宁完我三人,又详细商讨了一番,要如此去与豪格谈判,要如何在谈判中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这场朝会,才最终散去。
本来,多尔衮是打算让范文程成为主使,宁完我为副使,一同前往盛京去和豪格谈判的,但因为范文程上次出使时,被豪格部下鳌拜射伤的小腿,现在伤势都还没好利索,所以为了让这位自已倚重的谋士不出意外,多尔衮最终决定,仅派宁完我一人出使盛京。
多尔衮这样做,其实还有另外的... -->>
多尔衮这般发问,范文程内心中,却是洞若观火,全然明白他的真实想法。
那就是,从皇太极子嗣中选出来的傀儡皇帝,一是必须年纪小,不懂朝廷与政治,才能完全受多尔衮长久操控,不必考虑中途换人。二是要为多尔衮所信任,与豪格没有特别的亲近感,最好还能偏向多尔衮,这样才能让多尔衮用得放心,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担心变生肘腋。
这些条件一相加,多尔衮所要挑选的傀儡,其实已然呼之欲出了。
三人都知道,除了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外,再无其他合适人选了。
在这里,可以向各位读者简介一下正史上,多尔衮与豪格相争,最终选择福临为帝的史实。
皇太极死后,后宫里尚有五位后妃,她们的地位,远高于其它嫔妃。当然,在其中,皇后哲哲地位最高,所以帝位继承人,要从这五位后妃中选。
皇太极暴死之后,多尔衮和豪格相争帝位,两人僵持不下,最终听从索尼、鳌拜等人意见,另择皇太极嫡系子嗣为帝,多尔衮与豪格二人摄政辅佐。
接下来,皇太极与豪格二人,开始从皇太极的其余子嗣中挑选继位帝王。
当然,皇太极这五个后妃中,共生了嫡子3人,除了豪格外,主要还有福临和博果尔二人,是皇位的最佳人侯选者。
在福临和博果尔之间,为什么多尔衮选择了福临呢,笔者认为,这也是当时形势所迫,才让多尔衮选择福临为最佳选择。
我们先看福临和博果尔的年龄,博果尔生於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在太极死时崇德8年9月,他是1岁零9个月,
再看福临,出生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到皇太极死时是足足有6岁半,因此,福临的年龄更大,相比博果尔,将来亲政的时间要早近四年。
这样一来,看上去福临年龄偏大,在竞争上有劣势,但这一点对于多尔衮来说,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
福临最终胜出的秘决,便在于他那位永福宫庄妃的母亲,布木布泰。
按满清皇室要求,当时让拥有蒙古血统的孩子继承皇位,符合满蒙联合的要求,福临有满蒙血统,博果尔也是有一半的蒙古血统,这一点看上去,两个人并驾齐驱,但细究起来,两人却是大不相同。
因为,博果尔的母亲,懿靖大贵妃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她是插汉部人,是天聪9年才归顺的,8年的时间过去,插汉部到底有没有彻底臣服于大清,还真不好说。
但福临的母亲是科尔沁人,从九部联军攻打建州后,就素有来往,从归顺大金开始算,大概已有28年的时间,算是大清的忠诚盟友了。故而,要论忠心耿耿,科尔沁比察哈尔放心的多,还有科尔沁和大清的联姻有多少,察哈尔与大清的联姻有多少,两者更是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博果尔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在归顺大清时,肚子里还有林丹汗的一个儿子,在崇德8年时,也已经8岁了,如果博果尔做了皇帝,他哥哥的权势绝不会小,这样一来,相当于有一个哥哥提前要与多尔衮分权,这是多尔衮所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另外,作为林丹汗的子孙,他们对清庭的忠诚度实在是大大存疑,要大打折扣。在康熙朝,林丹汗的后裔就在西蒙古造反,这般行为,倒是预见了他们对大清的真实态度,绝非感恩与顺从,相反地,应该是充满了屈辱与仇恨。
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非但多尔衮与豪格,乃是所有大臣和亲王在选择福临和博果尔为帝时,所必须要考虑的东西,完全马虎不得。
毕竟,在帝位继承上,政治的稳定性,这是为关键的地方,也是最需重视之处。
当然,还有一点,是正史上没有明说,但在野史中却是津津乐道的,那是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与多尔衮私底下有一腿,两人在皇太极死后,更是勾搭得火热。
故而,为了支持自已的情人,也是因为这层情人关系,多尔衮对布木布泰更加信任,他在经过反复权衡与才最终痛下决心,去支持情人的孩子上位。
所以,多尔衮立福临,既满足了自已的私心,也是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这些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对于现在的多尔衮来说,其实也相差无已。所以,当范文程拱手上前,轻声地把福临的名字告诉多尔衮时,多尔衮的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对于福临这个人选,多尔衮还是相当满意的。福临现在六岁,等到其十六岁成年,多尔衮有近十年的操控时间,另外,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也是自已的老情人,如果扶持福临上位的话,相信这个女人也会全力支持自己。
当然,唯一一点可叹的便是,现在福临与布木布泰,皆在盛京城中,处于豪格的控制之下,不得让自已先得与他们进行一番勾通,却是深为遗憾之事。
唉,可惜呀,要不是当初自已一门心意想要夺取大权称帝,根本就没想过要利用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不然的话,自已若是能早作准备,派人早点把他们,从盛京接到东京辽阳了,现在想来,自已当日考虑不周,甚是失策啊。
只不过,现在既然已打算利用他们,这些旧情旧关系,都还在可以随时利用起来的,毕竟,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没有任何迈不过去的坎。
“范学士说得没错,福临身为帝子,虽然年幼,但气度不凡,有帝王之象,这个人选,本王亦是认可。”多尔衮捋着胡须,最后一锤定音。
接下来,多尔衮与范文程以及宁完我三人,又详细商讨了一番,要如此去与豪格谈判,要如何在谈判中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这场朝会,才最终散去。
本来,多尔衮是打算让范文程成为主使,宁完我为副使,一同前往盛京去和豪格谈判的,但因为范文程上次出使时,被豪格部下鳌拜射伤的小腿,现在伤势都还没好利索,所以为了让这位自已倚重的谋士不出意外,多尔衮最终决定,仅派宁完我一人出使盛京。
多尔衮这样做,其实还有另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