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宋有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这种局面怪谁呢?这回可不是谁都没责任,要怪就得怪大宋朝廷和大宋皇帝。
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太自我感觉良好了,真以为读几本书考个进士就高人一等,从心眼里不愿意搭理蕃人。因为人家不识字、不能吟诗作赋、不能附庸风雅。
没一个人愿意为国家利益放下身段,就算有过安抚、内附政策,甚至还对蕃人赐封了官职,可实际上依旧是临时性的糊弄。有事的时候给个官,没事就不搭理,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除了在稳定地方的功能上寨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之外,它还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按照北宋的规制,每座寨堡里要任命至少五名吃财政拿俸禄的官吏。军寨的规模一般比军堡大,官吏还得更多一些。有些军寨下面还统辖着若干军堡,而军城和军寨规模相当,属于平级。
就拿通川堡和把宗城举例,前者算是标准的军堡,最高领导是堡主廖春,他下面还有主簿、巡检、酒官和税官。
后者算是城寨,规模比军堡大,所以刘松手下不仅有主簿、巡检、酒官和税官,还有寨官和都监。这些都是文职正八品或者武职从八品的官员,不是军吏。
怪不得宋朝冗官现象这么严重呢,光是湟州这个鸟不拉屎的边境小州,全靠朝廷财政拨款撑着,不算各种军队官职,光是十五个城寨军堡最少就得有近百位官吏,其中有品阶的正式官员不下五十位。
弄这么多官员干嘛用呢?洪涛仔细翻阅了翻阅公文,发现还真没白吃饭,个个都有用。
都监主要负责军事,招募弓手、训练蕃兵、缉拿盗贼、巡查辖区、维护烽火台等等。寨官、主簿、酒官和税官则针对民政,开垦荒地、管理户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转运粮草、市场交易、酿酒收税什么的。
可是吧,这套系统用在沈括的鄜延路挺好,因为那边是和西夏正面交锋的主战场,城寨军堡密集,规模也更大。边打边生产,再加上配套的预警设施,这些官员配置一点都不算浪费,有些职位由于工作繁重还得让多人分担。
但湟州这地方就别再照搬了,仅仅为了管理边境的少数民族就把长期对抗强敌、步步为营的手段祭了出来,效果不怎么样耗费还嗷嗷高。古人不是云过嘛,要因地制宜。看来王安石、司马光他们也没好好读书,不能学以致用。
如此评价宋朝的堡垒政策对不对呢?要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确实对。但别忘了,这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人们少了一千年的经验教训,还没总结出来那么多道理,更没后世国家政府的手段和见识。
其实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北宋朝廷玩的这一手已经很高超了,至少是稳定住了河湟地区的蕃人,从而为关中筑起了一道很结实的西部屏障,保证了永兴军路的侧翼。
虽然在经济上吃了点亏,但在战略上挤压了西夏的进攻方向,迫使他们不得不把突破口选在环州、庆州、延州、保安军、定边军、绥德军把守的这几百里宽的正面战场上,无法充分发挥骑兵大范围迂回、四处开花的优势,同时把北宋军队的作战难度从战略层面上无形中降低了不少。
现在西夏人要在湟州边境筑城,就说明他们也认识到光正面对抗北宋太难,也想寻找更多突破口,同时也证明了湟州的战略地位还是挺高的。
但洪涛不是古人,也不是来客观评价北宋军事理论的。既然有着比宋人多一千年的眼光,那就得比古人玩的高明、玩的漂亮才对,否则就太废物了。
&... -->>
那这种局面怪谁呢?这回可不是谁都没责任,要怪就得怪大宋朝廷和大宋皇帝。
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太自我感觉良好了,真以为读几本书考个进士就高人一等,从心眼里不愿意搭理蕃人。因为人家不识字、不能吟诗作赋、不能附庸风雅。
没一个人愿意为国家利益放下身段,就算有过安抚、内附政策,甚至还对蕃人赐封了官职,可实际上依旧是临时性的糊弄。有事的时候给个官,没事就不搭理,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除了在稳定地方的功能上寨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之外,它还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按照北宋的规制,每座寨堡里要任命至少五名吃财政拿俸禄的官吏。军寨的规模一般比军堡大,官吏还得更多一些。有些军寨下面还统辖着若干军堡,而军城和军寨规模相当,属于平级。
就拿通川堡和把宗城举例,前者算是标准的军堡,最高领导是堡主廖春,他下面还有主簿、巡检、酒官和税官。
后者算是城寨,规模比军堡大,所以刘松手下不仅有主簿、巡检、酒官和税官,还有寨官和都监。这些都是文职正八品或者武职从八品的官员,不是军吏。
怪不得宋朝冗官现象这么严重呢,光是湟州这个鸟不拉屎的边境小州,全靠朝廷财政拨款撑着,不算各种军队官职,光是十五个城寨军堡最少就得有近百位官吏,其中有品阶的正式官员不下五十位。
弄这么多官员干嘛用呢?洪涛仔细翻阅了翻阅公文,发现还真没白吃饭,个个都有用。
都监主要负责军事,招募弓手、训练蕃兵、缉拿盗贼、巡查辖区、维护烽火台等等。寨官、主簿、酒官和税官则针对民政,开垦荒地、管理户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转运粮草、市场交易、酿酒收税什么的。
可是吧,这套系统用在沈括的鄜延路挺好,因为那边是和西夏正面交锋的主战场,城寨军堡密集,规模也更大。边打边生产,再加上配套的预警设施,这些官员配置一点都不算浪费,有些职位由于工作繁重还得让多人分担。
但湟州这地方就别再照搬了,仅仅为了管理边境的少数民族就把长期对抗强敌、步步为营的手段祭了出来,效果不怎么样耗费还嗷嗷高。古人不是云过嘛,要因地制宜。看来王安石、司马光他们也没好好读书,不能学以致用。
如此评价宋朝的堡垒政策对不对呢?要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确实对。但别忘了,这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人们少了一千年的经验教训,还没总结出来那么多道理,更没后世国家政府的手段和见识。
其实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北宋朝廷玩的这一手已经很高超了,至少是稳定住了河湟地区的蕃人,从而为关中筑起了一道很结实的西部屏障,保证了永兴军路的侧翼。
虽然在经济上吃了点亏,但在战略上挤压了西夏的进攻方向,迫使他们不得不把突破口选在环州、庆州、延州、保安军、定边军、绥德军把守的这几百里宽的正面战场上,无法充分发挥骑兵大范围迂回、四处开花的优势,同时把北宋军队的作战难度从战略层面上无形中降低了不少。
现在西夏人要在湟州边境筑城,就说明他们也认识到光正面对抗北宋太难,也想寻找更多突破口,同时也证明了湟州的战略地位还是挺高的。
但洪涛不是古人,也不是来客观评价北宋军事理论的。既然有着比宋人多一千年的眼光,那就得比古人玩的高明、玩的漂亮才对,否则就太废物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