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北魏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场草原追逐战,从南追到北,从西追到东,又从北追到南。耗时十昼夜,行程上千里。捉迷藏式的追击路上,一半是崎岖不平的山谷丘陵,一半是草原沙漠。也幸亏有这样行动不便的自然条件,莫何去汾率领的两千蠕蠕奇兵,才没有被吕二他们及时抓住尾巴,甚至能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并屡屡逃脱。
原因不在于少年营的娃娃兵比蠕蠕骑兵强壮耐糙,而是因为少年营的战马都钉了马掌,配备了双蹬马鞍。别小看这几样装备,对于骑兵来说,这可是革命性的改变,战斗力提高何止一倍。虽说马鞍马镫自西汉时就有,但制作水平差异极大。经过高欢的指点改进,少年营的这两样装备不仅舒适耐用,马背和人的大腿内侧也最大可能的得到了保护。一般来说,走马时,人可以实坐在马鞍上。颠马、跑马或马上交战时,人的屁股是悬空的,这就需要结实轻巧的马镫提供支撑。特别是长途行军,少一分负重,就多一分进程。所以,一副合适且舒适的马鞍马镫,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保证。
另外,马掌这东西此时还未传入中原,包括漠南漠北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马掌是公元前一世纪由古罗马人发明的,元代中后期才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高欢的穿越,使这一装备在华夏的出现提早了大几百年。按理说,北魏时丝绸之路是畅通的,何以马掌这种既实用又廉价的物品没有传到中原?
说起来,以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加之千年以上的农业文明积累和高度发达的冶金技术,居然发明不了一个小小的马掌,实在说不过去,也令人匪夷。原因不得而知,但仔细想来,盖因中原地区缺乏大规模饲养马匹的条件,故而没能引起民间创新人才的注意,最终让马掌这东西通过蒙古骑兵征服欧洲才有了落地中原的事实。想必此前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原王朝,君王们或多或少有过建立大规模骑兵的想法,大概也是由于条件制约没能成就理想。另一方面,农耕地区的马匹多是用来拉车驮载,农忙时甚至用作耕田。在农业器械的发明者心里,马匹和耕牛没什么区别。无比金贵的精铁用来给马匹做成鞋子穿,除非脑袋里灌进了马尿,否则有谁会如此败家?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没有人愿意多此一举,发明什么马掌。
现实是,钉了马掌的战马相比没钉马掌的战马,不仅速度更快,负重也更多。受地面摩擦和积水腐蚀等原因的影响,马蹄角质的脱落周期会缩短。马掌的发明,正是为了保护马蹄表面的这一层活体角质。不仅如此,马掌还能让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不受碎石、冰滩、荆棘等干扰,对骑乘和驾乘十分有利。
战马是啥?战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让战马拉车耕地驮重物,这是拿豆包不当干粮!此等做法对战马来说是一种羞辱!许多人不知道,战马一旦有过拉车耕地的经历,精气神会迅速垮塌下来,那种“不理神仙”的骄傲感也会随之消失。准确的说,有点“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架不如鸡”般的落寞。所以,对待战马一定要像对待战士一样,你可以往死了折磨牠,但不要羞辱牠。马匹是有灵性的,智商不低于五六岁的孩子,而且忠诚度极高。其他国家的游牧民族不知道,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从来不宰杀战马,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
少年营的每一匹战马都是有户籍有编号的,牠们的待遇一点不比战士差,饮食起居都有严格的标准。训练科目也十分严格。立正稍息,卧倒起立,发起冲锋,鸣金收兵,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像战士一样训练有素。训练不合格的战马,统统送往洛阳的马市出售。
正因为如此,吕二才对莫何去汾等乌合之众不屑一顾。若以战马平均时速五十公里计算,平坦的草原上,吕二最多一天就能追上莫何去汾。从遗留的马粪尚有余温的情况分析,吕二有把握在一天之内将这股蠕蠕兵收拾的连渣都不剩。这还是打出一定的时间余量。不出意外的话,两个时辰之内就能完成围剿任务。然而,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追着追着就觉得不对劲了。追着追着就追出了火星四溅。
反观莫何去汾,最初的动机就是将吕二他们带离武川主战场。所以,刚出发后的几个时辰之内,走走停停,始终保持... -->>
一场草原追逐战,从南追到北,从西追到东,又从北追到南。耗时十昼夜,行程上千里。捉迷藏式的追击路上,一半是崎岖不平的山谷丘陵,一半是草原沙漠。也幸亏有这样行动不便的自然条件,莫何去汾率领的两千蠕蠕奇兵,才没有被吕二他们及时抓住尾巴,甚至能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并屡屡逃脱。
原因不在于少年营的娃娃兵比蠕蠕骑兵强壮耐糙,而是因为少年营的战马都钉了马掌,配备了双蹬马鞍。别小看这几样装备,对于骑兵来说,这可是革命性的改变,战斗力提高何止一倍。虽说马鞍马镫自西汉时就有,但制作水平差异极大。经过高欢的指点改进,少年营的这两样装备不仅舒适耐用,马背和人的大腿内侧也最大可能的得到了保护。一般来说,走马时,人可以实坐在马鞍上。颠马、跑马或马上交战时,人的屁股是悬空的,这就需要结实轻巧的马镫提供支撑。特别是长途行军,少一分负重,就多一分进程。所以,一副合适且舒适的马鞍马镫,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保证。
另外,马掌这东西此时还未传入中原,包括漠南漠北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马掌是公元前一世纪由古罗马人发明的,元代中后期才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高欢的穿越,使这一装备在华夏的出现提早了大几百年。按理说,北魏时丝绸之路是畅通的,何以马掌这种既实用又廉价的物品没有传到中原?
说起来,以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加之千年以上的农业文明积累和高度发达的冶金技术,居然发明不了一个小小的马掌,实在说不过去,也令人匪夷。原因不得而知,但仔细想来,盖因中原地区缺乏大规模饲养马匹的条件,故而没能引起民间创新人才的注意,最终让马掌这东西通过蒙古骑兵征服欧洲才有了落地中原的事实。想必此前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原王朝,君王们或多或少有过建立大规模骑兵的想法,大概也是由于条件制约没能成就理想。另一方面,农耕地区的马匹多是用来拉车驮载,农忙时甚至用作耕田。在农业器械的发明者心里,马匹和耕牛没什么区别。无比金贵的精铁用来给马匹做成鞋子穿,除非脑袋里灌进了马尿,否则有谁会如此败家?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没有人愿意多此一举,发明什么马掌。
现实是,钉了马掌的战马相比没钉马掌的战马,不仅速度更快,负重也更多。受地面摩擦和积水腐蚀等原因的影响,马蹄角质的脱落周期会缩短。马掌的发明,正是为了保护马蹄表面的这一层活体角质。不仅如此,马掌还能让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不受碎石、冰滩、荆棘等干扰,对骑乘和驾乘十分有利。
战马是啥?战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让战马拉车耕地驮重物,这是拿豆包不当干粮!此等做法对战马来说是一种羞辱!许多人不知道,战马一旦有过拉车耕地的经历,精气神会迅速垮塌下来,那种“不理神仙”的骄傲感也会随之消失。准确的说,有点“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架不如鸡”般的落寞。所以,对待战马一定要像对待战士一样,你可以往死了折磨牠,但不要羞辱牠。马匹是有灵性的,智商不低于五六岁的孩子,而且忠诚度极高。其他国家的游牧民族不知道,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从来不宰杀战马,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
少年营的每一匹战马都是有户籍有编号的,牠们的待遇一点不比战士差,饮食起居都有严格的标准。训练科目也十分严格。立正稍息,卧倒起立,发起冲锋,鸣金收兵,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像战士一样训练有素。训练不合格的战马,统统送往洛阳的马市出售。
正因为如此,吕二才对莫何去汾等乌合之众不屑一顾。若以战马平均时速五十公里计算,平坦的草原上,吕二最多一天就能追上莫何去汾。从遗留的马粪尚有余温的情况分析,吕二有把握在一天之内将这股蠕蠕兵收拾的连渣都不剩。这还是打出一定的时间余量。不出意外的话,两个时辰之内就能完成围剿任务。然而,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追着追着就觉得不对劲了。追着追着就追出了火星四溅。
反观莫何去汾,最初的动机就是将吕二他们带离武川主战场。所以,刚出发后的几个时辰之内,走走停停,始终保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